为了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2018年5月29日,赵斌老师带领丝绸之路研究院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活动。
首先考察团队对建陵进行了实地考察。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东与九嵕山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考察团队爬山上去,观看了建陵的神道和两侧石像。神道因水土流失原因现已经变成了一条深沟,两旁石像东为文官形象,西为武官形象,东西两侧另立有翼马、鸵鸟等兽像,因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石像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毁坏。赵斌老师对石像的形象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给学生们生动的讲述了这些石像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对相关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考察团队进入昭陵博物馆进行了学习。昭陵博物馆内,除李勃墓外,包括两个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除展出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陈列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赵斌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壁画中人物的服装特点和反映的相关事实,将尘封的古人生活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对所学知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随后考察团队进入昭陵进行实地调研。昭陵依九嵕山为陵,其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昭陵工程是由出身于工程世家,先后担任唐朝将作大匠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昭陵的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昭陵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最后,考察团队观看了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在秦以后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时至今日,郑国渠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作用。

本次考察活动对相关历史遗迹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将书本所学固定死板的知识有了更为灵魂的掌握,丝绸之路研究院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来源:丝绸之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