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俄作家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丝绸之路研究院成功召开。来自俄罗斯著名诗人尼古拉—兹维亚津采夫受邀到访我院并参加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译员、中国驻乌、哈等国前大使姚培生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研究院组织协调。来自省文联、省政协、省艺术研究院、西安曲江影视、西安财经学院等十余名作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蔡艳斌主持。

undefined

此次研讨会由开幕致辞、学术报告和互赠作品三部分组成。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译员、中国驻乌、哈等国前大使姚培生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随后,与会作家学者一一进行主题发言。

undefined

undefined

俄罗斯诗人尼古拉—兹维亚津采夫认为宋词作为一种有意义的题材,继承了中国诗歌的诗意传统,但同时又有更灵活的表达形式。宋词和音乐有很大的关联,每首诗都有固定的节律,而这个节律有好几百种,可以说也是非常民间的表达,是一种音乐化的诗歌创作。他想通过自己翻译的诗作,把中国的诗词之美传遍俄罗斯。

undefined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从文化传统出发,生动讲述自己作为文化大使在整整70天的时间里穿越了中亚及大半个欧洲。他认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古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一条中华文明板块通往世界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条道路的打通,世界各文明板块才开始慢慢融合,甚至成为一个整体。

undefined

尚鹏飞先生发言主题为不仅从自身的诗歌创作出发表达出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也通过两方面讲述了当代诗坛的需要:一、网络时代拯救了诗坛;二、爱是诗歌的真理。

undefined

远村诗人以汉语诗歌的几个关键词:诗与歌《诗经》、语词、想象、融汇为铺垫,阐述出自己对于汉语诗歌的理解。

undefined

第广龙先生发言主题为《诗歌的进行时》,他认为,诗歌见证了时光的纵深,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写作不管采取什么姿态都必须具备创造性,这才是诗歌长路上的有效路。

undefined

李莹副教授以陕西诗歌为出发点,阐释自己诗歌翻译的理解。同时她认为陕西当前的翻译相对滞后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定位和地缘问题;第二个是外文专业培养模式滞后。

undefined

巴陇锋先生以丝路文学的概念为基础,从五方面浅谈自己对于丝路文学的理解:一是丝路开阔之前无丝路文学;二是与丝路无关的不能称之为丝路文学;三是丝路文学是不受古今中外之限;四是丝路文学不受陆上还上之限,只要涉及一带一路即可;五是丝路文学应当包含歌曲。最后,巴陇锋也提出了自己对于丝路文学的几点思考。

undefined

魏晓英女士以托尔斯泰、普希金的小说作为出发点,表达出自己对于俄罗斯文学的热爱。她认为,俄罗斯文学给我的滋养可以说在骨子里,她希望中俄两国能够加强两国的文学交流,促进两国的文学发展,从而增进友谊。

undefined

胡艳丽女士则是从出版社编辑角度出发,谈到三秦出版社在文学出版方面的情况和政策扶持,希望积极吸纳陕西作家,弘扬地方文化,宣传地方名人,对陕西作家在陕西出版提供巨大资金支持。

undefined

最后,卢山冰院长致结束词。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下帷幕,取得圆满成功。

undefined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