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学术讲座《中亚文化的构造与东方教会在中亚的传播》
12月13日下午,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中亚论丛》编辑部、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亚论丛》系列讲座第四讲《中亚文化的构造与东方教会在中亚的传播》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成功举办。
本次学术讲座特邀牛汝极教授主讲。牛汝极教授是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哲学博士学位。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静副教授主持了本场学术讲座。

图为王静老师主持本场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王静老师介绍了牛汝极教授的学术背景。牛教授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民族学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现为新疆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文化润疆组组长,主要从事维吾尔古文献、新疆民族宗教及丝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专著《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中文和法文版)《文化的绿洲:丝路语言与西域文明》《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回鹘佛教文献》《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等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和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兰西亚洲学报》《亚洲历史杂志》(德国)等国内外期刊用中英法文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图为牛汝极教授为师生做讲座
牛汝极教授在学术报告中,首先提及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丝绸之路横穿中亚,使中亚成为东西方商贸、文化艺术的中转站和加工场,历史时期,波斯文化、希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化均对中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构成了中亚文化的基本板块和底色。接着,牛汝极讲授讲述了东方教会在中亚的传播历程,公元5世纪,东方教会获得了独立发展,从6 世纪始,东叙利亚基督徒从美索不达米亚沿着丝绸之路经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穿越粟特人和突厥人的居住地,在伊索亚布二世(Ishoyahb II,628—645 年)期间,东方教会的传教士是已知的第一批到达长安的基督徒。公元 10—14 世纪,中亚和中国的突厥语-蒙古语部落的部分民众成为东方教会基督徒并留下了大量遗址遗物。在讲座中,牛教授还对学术界经常使用的“东方教会”、“景教”、“聂斯托利派”等名称进行了辨析,他强调指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求甚解绝不可取,怀疑和思辨精神非常重要。

图为讲座现场
牛汝极教授的精彩分享结束后,王静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希望我院师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能以学术报告中强调的思辨精神为指导,细心探索,并善于提出学术问题。随后我院师生针对讲座,先后提出问题,牛教授一一解答,讲座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本场讲座,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使师生对中亚历史文化的构造和东方教会在中亚的传播有了进深的理解与认知,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与会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