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全球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第三讲《从当代儒学感通思想破后现代虚无主义: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新思路》
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决议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作用,并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为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特推出“全球文明对话”系列讲座,以促进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2024年12月13日下午,我院特邀《文化中国》学术季刊总编辑梁燕城教授开展“全球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第三讲,讲座题目为《从当代儒学感通思想破后现代虚无主义: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新思路》。本次讲座由于佳彬博士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开始前,得知当天恰逢梁燕城教授生日,现场特向梁教授敬献生日花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为讲座增添了温馨而喜庆的氛围。

图为向梁教授敬献生日花束
梁燕城教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当代西方后现代虚无主义的内涵与困境。他指出,后现代虚无主义在解构传统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导致了意义的迷失与价值的混乱,人们陷入了一种无所依托的精神困境,而当代儒学的感通思想则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独特视角。梁教授阐述了儒学所强调的感通,即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深度情感连接与相互理解。通过感通,人们能够重新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与归属感,从而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根基。他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基于这种儒学感通思想构建命运共同体,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应秉持感通理念,超越文化差异与利益冲突,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图为梁教授为师生做学术讲座
随后的讨论环节,研究院刘媛媛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到了俄罗斯东正教思想与道家、儒家思想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就客观唯心主义在后现代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一问题,与梁教授展开了讨论。这一互动引发了在场听众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各抒己见,会场讨论气氛热烈。
讲座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本次学术讲座,提升了我院师生对后现代虚无主义和当代儒学思想的认知与了解,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共同思考如何在儒学感通思想启发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对话的平台,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