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男,1968年10月生,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待培育的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全国生态经济学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经济研究》杂志匿名审稿人,《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
教育背景
1997 年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 年晋升为讲师, 1999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 年考入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2 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 年遴选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91-2003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
2003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
2003-2005年在南京大学做博士后,在洪银兴老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到德国福特旺根经济技术大学访问学者。
所授课程
本科生《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学学家思想评传》
硕士生《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博士生《高级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MBA 《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社会职务
(1)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2)全国生态经济学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3)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
(4)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5)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6)陕西省卫生经济学会理事
(7)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8)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9)《经济研究》杂志匿名审稿人
(10)《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
获奖
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研究》获2000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独立)
2、《西北二棉解困诊断报告》,获200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
3、《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研究》,获1998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4.《陕西市场体系研究》,获1999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5、《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陕西省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6、《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西安创新型城市战略研究》,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8、《地方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9、《选举提名方式与土地管理体制:村民对村领导行为及其绩效的评价》,陕西省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10、《中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提名方式及实施绩效分析》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2、 2009年度省级教学名师,2009、6
13、 《西安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5、 《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6、 《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12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一、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擂响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战鼓》,《理论与改革》1994年第10期。(6000字)
2、《明晰产权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理论导刊》1994年第12期。(9000字)
3、《论企业产权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工业经济>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8000字)
4、< 国有企业如何面对市场>,< 厂长经理日报>,1995年3月、 (5000字)
5、< 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 厂长经理日报>,1995年5月、 (5000字)
6、< 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现状及新视角>,< 汉中师院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7、< 西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制度改革>< 理论与改革>1995年,第11其、 (9000字)
8、< 农村扶贫机制的转换>,、< 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4期、 (9000字)
9、< 科技政策与经济效益>,< 学术论坛>,1996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科技管理与成就>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10、< 对两权分离的再思考>,< 理论导刊>,1997年第10期、
11、《一种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实现形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2、《影响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3、《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14、《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及其对策》《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5、《精神文明建设应走出的几个理论误区》《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8000字)
16、《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内容和特征》《求是、内部文稿》199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体制改革>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8000字)
17、《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六大关系》《求索》199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社会保障>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18、《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000字)
19、《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0期、
2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总体设计》《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5期、
22、《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3、《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性》《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 (9000字)
24、《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陕西日报》1999年,3月、
25、《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陕西日报》1999年5月5日、?
26、《港澳台失业保障的比较及其启示《光明日报》1999年11月15日。
27、《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演变和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28、《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9、《制度分析方法及其运用》,《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
31、《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原则和趋势》,《西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2、《世纪之交:发展经济学的回顾与前瞻》,《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5期。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评论》2000年第5期
34、《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的述评》,《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5、《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任务及其新视角》,《经济学家》2001年第4期。
36、《制度安排与可持续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第12期论点摘编
37、《公共资源市场:特征及其培育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38、《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及其治理对策》,《内部文稿》2000年第12期。
39、《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制度分析》,《理论导刊》2000年第10期。
40、《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与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陕西小企业改革中的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的对策与思路》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42《中小企业改革的现状及其对策》《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
43、《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地位》,《 理论与改革》,2000年第1期。
44、《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4期。
45、《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体制创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6、《假冒伪略商品成因的经济学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7、《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国西部开发的思路极其比较》,《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1期。
48、《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制度分析》,《理论导刊》2000年第10期。
49、《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0、《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3期。
51、《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2、《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研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理论导刊》2001年第5期。
5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阐释》,《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54、《论企业家高级人才市场建设》,《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55、《论陕西经济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2001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56、《国有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社会》2000年,第11期。
57、《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建议》,《西部大开发理论、论证和政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8、《可持续发展:非正式制度视角的反思与阐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9、《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反思》,《西北大学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60、《陕甘宁老区实现生态经济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理论导刊》,2002年第9期。
60、《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外部性关系的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1、《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酬资模式的选择》,《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62、《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创新》,《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3年7期全文转载。
63、《新型工业化:中国工业化路径的转型》,《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64、《中国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5、《西部地区的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的思路探讨》《财经科学》,2004年第1期。
66、《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城乡二元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67、《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西部新型工业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68、《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实现途径》《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9、《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
70、《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71、《制度演变、制度约束与可持续发展》,《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2、《关于建立西部经济发展理论的思考》,《理论导刊》,2002年11期。
7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述评》,《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7期。
74、《中国可持续发展10年研究的述评》《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7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5、《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分析》,《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
76、《跨越式发展从哪里突破》《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2月15日。
77、《效率激励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求是学刊》,2004年,第4期。
78、《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79、《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学术月刊》,2004年,第4期。
80、《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81、《社会分工:扩大民间投资的长期机制》《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2期。
82、《论新型工业化的十大关系》,《中州学刊》,2004年,第5期。
83、《制度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84、《中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提名方式及实施绩效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85、《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期。
86、《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观点的述评》,《中国人口、资源与管理》,2004年第5期。
87、《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改革》,2004年,第5期。
88、《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经济模式的建立》,《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8期。
89、《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定位》,《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5期。
90、《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创新》,《福建论坛》,2004年,第8期。
91、《经济转型时期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中国经济评论》,2004年,第10期。
92、《选举提名方式与土地管理体制:村民对村领导行为及其绩效的评价》,《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93、《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9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95、《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96、《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及其战略定位》,《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5期。
97、《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2期。
98、《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山西财大学报》,2004年,第5期。
99、《我国生态经济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贵州财经学报》,2004年,第5期。
100、《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版。
101、《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评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2、《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及其制度供给》,《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03、《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一种产业链视角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104、《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战略的转型》,《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05、《西部地区的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经济学家》,2005年,第3期。(独立)
106、《绿色吴起论坛综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8月8日(独立)
107、《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独立)
108、《工业化的阶段性与新型工业化中的再工业化》,《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独立)
109、《中国转型二元经济的特征及其转化机制分析》,《求索》,2005年,第9期。(独立)
110、《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创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独立)
111、《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3期。(第二)
112、《二元经济结构、二元工业化与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13、《西方转型经济学的理论述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一)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1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再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独立)
115、《科教优势与区域经济劣势:陕西经济之迷的再求解》,《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第5期。
116、《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及其创新支持》,《福建论坛》,2005年,第2期。(独立)
117、《以新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8期。(第二)
118、《工业反哺农业:长江三角地区的机制、模式及其对西部的启示》,《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19、《经济转型时期的信用制度建设及其制度供给》,《思想战线》,2006年,第1期。(独立)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0、《西部经济发展的长期机制:社会分工与制度变视角的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独立)
121、《世界工业化的趋势及其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22、《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竞争优势》,《光明日报》,2006年5月。
123、《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
124、《以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5、《经济发展成本、人类行为与制度安排》,《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26、《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谐社会的构建》,《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27、《欧盟一体化背景下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绩效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28、《经济转型时期行政性垄断的规制》,《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6期(第二)
129、《西方经济学的利益和谐理论述评及其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30、《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产业互动视角的研究》,《财经科学》2007年,第1期(第二)
131、《欧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启示》,《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32、《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33、《二元经济结构研究的述评及其转型路径》,《光明日报》,2007年,5月17日。
134、《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
135、《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及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西北人口》,2007年,第1期。
136、《我国“二元双层”劳动力市场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37、《中国城乡二元工业化反差的理论解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38、《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政策的转型》,《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39、《我国四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
140、《新型工业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人文杂志》,2007年,第8期。
141、《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福建论坛》,2007年,第7期。
142、《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143、《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率评价研究》,《求索》,2007年,第7期。
144、《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机衔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
145、《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及防范》,《经济纵横》,2007年,第6期
146、《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结构优化及其方略》,《人文地理》,2007年,第5期
147、《中国老工业区的个性差异及政策取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48、《论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理论导刊》,2007年,第6期。
149、《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供给及其政策取向》,《生态经济》,2007年,第12期。
15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框架》,《福建论坛》,2008年,第4期。
151、《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开发研究》,2008年,第2期。
152、《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转型》,《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
153、《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比较》,《经济纵横》,2008年,第2期。
154、《经济转型、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转向》,《经济科学》,2008年 ,第2期。
155、《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56、《工资、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57、《经济发展成本分析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期。
158、《对古今中外价值理论的系统梳理》,《经济学家》,2008年,第1期。
159、《技术进步偏向对实际工资变化趋势影响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8年,第2期。
160、《基于循环经济的陕北经济开发模式探析》《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
161、《西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商业时代》,2008年,第5期。
162、《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63、《关于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财经科学》,2009年,第1期
164、《长期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十个滞后”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
165、《关于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期
166、《中国30年的企业改革:回顾与发展展望》,《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67、《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绩效评价:1999-2008》,《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168、《异质性劳动力转移假说的理论分析及其中国的实证检验:1996-2006》,《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1期
169、《经济学与数学结合视角下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西安邮电学院学报》任保平,2009年,第2期
170、《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新模式选择》,《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
171、《新中国经济学60年: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72、《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173、《中国资源环境领域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总结》,《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74、《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评价及现阶段的特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转载
175、《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宏观经济长期稳定的对策分析》,《商业时代》,2009年,第4期
176、《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6省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经济经纬》,2009年,第4期
177、《经济学与数学结合视角下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第5期
178、《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财经科学》,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转载,2009年,第5期
179、《我国无限劳动供给时代有没有结束》,《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180、结构偏差、转化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81、《古典主义范式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述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82、《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
183、《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转型及其创新支持》,《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
184、《就业与工资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论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185、《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186、《以社会实践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187、《福利分配平等性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新中国六十周年数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9期
188、《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求索》,2009年,第10期
189、《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1952~2007年的数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190、《财政联邦还是委托代理:关于中国式分权性质的经验判断》,《管理世界》,2009年,第11期
191、《中国经济学60年回顾与展望: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
192、《中国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光明日报》,2009年6月16日
193、《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历史探微及其现代意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94、《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12期
二. 著作及教材
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独立)(19万字)
2、《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西部大开发知识读本》,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参加)?
4、《企业成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参加) (3万字)
5、《中国西部区域市场经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加) (8万字)
6、《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研究》,陕西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参加) (9万字)
7、《陕西市场体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参加) (3万字)
8、《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参加) (3万字)
9、《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参加) (3万字)
10、《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31万字)
11、《区域经济论丛》(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执行主编)。
12、《区域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区域经济基本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板。
15、《区域经济论丛》(2),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执行主编)
16、《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7、《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8、《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1),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9、《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20、《转型经济学》,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要成员,2007)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二主编)
23、《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4、《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5、《现代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主编)
26、《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0
27、《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28、《宏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9、2
29、《微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9、6
30、《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31、《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三. 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断流与水权制度分析》。1999(参与)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西部大开发模式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园——带——区层次递进模式研究》2000(参与)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2001(参与)
4、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管理研究》(主持)2001
5、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模式研究》(参与)2001
6、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西安三大资源配置体制研究》(主持)2001
7、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主持)2001
8、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西安三大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主持)1996
9、教育部八五规划课题: 《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研究》(参与)1996
10、陕西省八五规划课题: 《陕西市场经济体系的培育与发展》(参与)1996
11、横向经济课题: 《铜川燃气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参与)1996
12、横向经济课题: 《陕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参与)1996
13、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独立)1996
14、第35届国家博士后基金:《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济转轨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战略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6、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陕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研究》,
17、西安市社科规划课题重大项目:《西安市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研究》,
18、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构建陕西和谐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课题》《陕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19、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子课题负责人。
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研究》,主持。2006。
21、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与和谐发展》2006
22、欧盟项目:《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2006
22、横向课题:《渭河流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2007、
23、湖北省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政策研究》,2007
24、《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 2009
25、《新中国经济学60年》,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09
26、《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校级教学项目 , 2009
27、《经济学专业理论与方法创新教育研究》,陕西省教改项目, 2009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