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下午,由西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的“导师讲坛第178讲”在线上举行。我校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的万翔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从钱币材料看贵霜帝国时代的丝绸之路贸易”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于受疫情影响,采取线上方式进行。丝绸之路研究院教师代表,丝绸之路研究院、文化遗产学院、历史学院等单位的学生,以及其他高校的学生共计12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万翔副教授直入主题,介绍了钱币材料对于贸易研究的重要作用,以及中西方史料对丝绸之路路线的记载,引用了《汉书》、《后汉书》、《帕提亚驿程志》等多种文献,将讲座引入主题,即用钱币材料研究贸易。万翔副教授以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钱币为例进行对比,介绍了钱币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中央政府在铸造钱币时的基本规律,论述了统制经济下货币类型单一或者多样的原因,进而阐述贵霜帝国不同时期钱币铸造的特点,及其反映的贸易和时代特征。

接着,万翔副教授将贵霜时期钱币划分为四期,讲述了每个时期钱币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贸易经济。一期铸币类型减少、面值趋于稳定、铸币地单一化,反映出帝国初期城市商贸不发达,货币以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为主;二期建立了基于发达城市经济的大帝国,钱币类型多样化、铸币地分散化。胡毗色迦统治早期铜币显著贬值,但金币币值变化不大。很可能的情况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陷入了危机,也许是来自席卷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瘟疫(165-180 CE);三期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为萨珊波斯侵占,贵霜帝国统治核心区域限于克什米尔和旁遮普,钱币类型多样性大幅度下降,钱币铸造地点单一,不仅铜币继续贬值,金币也不断贬值,显示政权对商业经济的控制萎缩,权力亦不稳定;四期金币继续贬值,铜币币值下降到极低很可能自这一时期起,贵霜政权丧失了其关键的贵金属资源。

最后,万翔副教授从钱币的变化分析了贵霜帝国经济脆弱的原因,以及对贵霜国家经济形态的思考,总结了贵霜帝国时期丝路贸易的特征,并进一步介绍了贵霜时代以后丝路贸易的发展。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讲座内容与万翔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万翔副教授对师生们的提问依次做了详细解答。席会东副院长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此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讲座学术氛围浓厚,使大家对货币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学术交流。

(图为万翔副教授)

23C157

8CAF8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