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时中国将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值此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关键时期,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亚研究院积极踔厉奋发,积极贡献学者智慧,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近日,多家权威媒体机构争相报道我院举办的“中国+中亚五国”系列讲座以及“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前景展望”学术座谈会,并就中亚领域相关问题专程来我院开展交流座谈会,采访了我院多位中亚研究学者及中亚留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媒体报道我院“中国+中亚五国”系列讲座以及“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前景展望”学术座谈会
为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经验、前景、挑战,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亚论丛》编辑部、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了“中国+中亚五国”系列讲座,邀请中国及中亚五国高校、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多家媒体机构参与讨论。
此次系列讲座包括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主讲的《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研究员主讲的《中国和中亚五国关系30年:成就与前景》,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教授主讲的《中国在中亚地区民间外交浅析》。讲座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会后,凤凰网、世闻网、群众新闻网等媒体平台纷纷展开报道。
(图为媒体报道我院“中国+中亚五国”系列讲座)
5月10日上午10点,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成功召开“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前景展望”学术座谈会。中亚研究院师生20余人及陕西日报、凤凰网、世闻网、华商网、陕西网和西安新闻广播等六家媒体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围绕即将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畅谈中国与中亚五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与合作前景。会后,世闻网、陕西网等媒体公开报道此次会议。
(图为媒体报道我院“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前景展望”学术座谈会)
二、媒体机构与我院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座谈会
5月6日,新华社总社首席经济师陆晓明先生一行到访我院开展交流座谈,就“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十周年以来陕西省与西北大学所作的努力及成就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访的新华社专家有首席经济师陆晓明先生、高级编辑胡柳女士、总社记者董道勇先生、丝路经济分析师翟淑睿女士、陕西分社记者尹亮先生,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副院长蔡艳彬研究员、副院长席会东副教授、王静副教授等人出席了会议。
(图为新华社专家与丝院教师合影)
5月10日,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对外联络部部长苗欣,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政企中心制作人韦爱君一行来我院调研,就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建设西安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形象与我院师生进行座谈,席会东副院长主持座谈会,我院部分研究生参加座谈。
(图为席会东副院长与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政企中心领导座谈会现场)
5月12日,我院副院长席会东受华商网邀请,就“唱响一带一路·书写陕西答卷”主题宣传活动方案在南校区与华商网专家展开座谈。华商网新闻互动中心总监叶萍、运营策划邓波、记者白兆巍一行专程到访西北大学,就活动方案与席会东副院长进行了交流磋商。
(图为席会东副院长与华商网座谈会现场)
三、媒体专访我院专家学者及留学生
5月15日,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记者来到丝绸之路研究院采访卢山冰院长。卢山冰院长表示,我们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做研究,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研究。我们要了解沿线国家他们的需求,站在他们当地国角度来看我们如何和他们展开合作。这些年我们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意识到我们对沿线国家的了解度或者说沿线国家对我们的了解度有时候不匹配,正式基于此我们认为搞智库建设,以智库这种方式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学者应该肩负的一种责任。我们也积极在推动智库建设,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人文、环境的,还有一些科技智库。产品在当地落地以后是否被接受,这实际上都需要智库在其中发挥一些作用。此外,这些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的研究,我们也和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等中亚国家的智库联合研究、联合发布研究成果。
(图为卢山冰院长接受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
5月17日,中国日报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举办中国-中亚峰会有何深意这一问题专访卢山冰院长。卢山冰指出,中亚这些国家积极参加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以他们的国家战略和我们“一带一路”进行对接,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十周年了,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也需要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做一个总结,也需要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一个十年做一个统筹。在经济方面,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产业合作上,在产能合作上,在产业链的构成上,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合作性、对接性乃至互补性。此外,卢山冰院长还讲到我们讲究的是亲诚惠容,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图为卢山冰院长接受中国日报采访)
中国日报网英文版官网邀请到了卢山冰院长在内的7位来自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专家,就“一带一路”倡议和双边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与会代表将就中亚地区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潜力等问题发表看法,对中亚发展和中亚与中国合作提出独到见解。卢山冰院长指出,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来,经济合作方式从双边为主到双边与多边相结合,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中国与中亚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成功合作经验。在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峰会引领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友好合作的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图为卢山冰院长接受中国日报网英文版官网报采访)
5月8日,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就“喜迎峰会,共促发展”为主题采访报道了我院席会东副院长。席会东副院长指出,西安这片热土曾经在历史时期扮演了中国和中亚交往的中心枢纽这样一个角色,那么在当代即将要召开的元首峰会,必将会推动西安再现历史时期的辉煌。这次峰会一方面会推动西安的发展,为西安带来一个绝佳的契机,来激活历史时期的中国和中亚文明交往、商贸往来的历史遗产和经验;另一方面将会进一步推动西安向中亚地区开放,特别是推动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进而为我们中国深层次地向外开放,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安的智慧,贡献西安的力量。
(图为席会东副院长接受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
5月12日,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席会东指出,中国和中亚家交往的第一次热潮在汉代,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新时代。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子,便利了中亚人的衣食住行。中国中亚的温饱合作造福了世界各国人民。中国-中亚峰会将助力西安建成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5月14日的华商报刊发了席会东副院长文章《中国和中亚交往的第三次热潮就是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华商传媒集团“二三里咨询”全文转载。此外,席会东副院长在西安广播新闻发言指出,四千年中国与中亚的文明交往史,总共形成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在汉代时期,这次主要是因为中国和中亚月氏人的交往,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第二次是在唐代,最主要的是“中原三宝”,我们的丝绸、陶瓷器、茶叶经由中亚人传播到了全世界,同时中亚的粟特商人又将香料、珠宝、金银器传入长安,推动长安成为世界第一的全球性的大都市,推动大唐西市成为当时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自贸区,来自于唐朝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传入中亚以后,使得像撒马尔罕、布哈拉、木鹿等地区成为新的丝织品制造中心和造纸中心,实现了和唐朝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链接。
(图为席会东副院长在华商报发文)
5月11日,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报道了我院中亚研究学者李刚博士。李刚博士表示,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国-中亚历史与现状的研究者来说,能够亲身经历这样一场盛会,他的内心无比激动。“一带一路”十年来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西安紧抓历史的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打造呢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相信此次峰会将擘画中国与中亚关系新蓝图,开启一个双方合作的新时代。
(图为李刚博士接受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
5月15日,李刚博士再次接受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在采访中他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援助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城市基础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国的道路建设援助在沟通吉尔吉斯斯坦南北大动脉以及连接重要的旅游景区的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当地老百姓一提起中国对他们的城市道路的建设都竖起了大拇指。此外,他还介绍了在中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售卖自己的油画作品为生,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安海关给了他们做了很多认证,通过便利化的措施将他们油画作品引入到中国市场,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吉两国民间在绘画艺术方面的交流。此外,李刚博士在接受西安新闻广播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安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特别是与中亚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在2013年同古都西安结为友好城市,2014年、2016年西安分别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结为友好城市。
5月15日,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每日聚焦栏目采访了我院留学生我院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芙蓉。芙蓉指出,我们中亚国家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也对中国的教育与经济有无限渴望,以后回到土库曼斯坦,她要向土库曼斯坦人民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要为促进土中友好,推动土库曼斯坦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芙蓉同学接受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采访)
5月17日中国日报网英文版官网再次采访了我院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芙蓉。她介绍自己是从2018年开始在中国学习。她认为中国人很有人情味、很善良,每当她寻求帮助时,他们总是乐于助人。
(图为芙蓉同学接受中国日报网英文版官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