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为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经验、前景、挑战,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亚论丛》编辑部、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中国+中亚五国”系列讲座,邀请中国及中亚五国高校、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从而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2023年5月26日上午10点,系列讲座第五讲由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浅议中亚研究的方向》。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曾向红教授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关系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项目;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5项和“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周年奖章”1枚;系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获聘《国际安全研究》、《国际展望》、《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种CSSCI来源期刊编委会委员;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

  曾向红教授从中亚研究的学科性质、推进中亚研究学理化程度的途径与议题以及中亚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阐释了讲座主题。从中亚研究的学科性质而言,中亚研究是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国际关系或比较政治学中的一部分。中亚研究可以与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相互借鉴融合。推进中亚研究学理化程度的途径包括分析性叙述、中层概念创新、区域内比较、区域间比较、跨区域比较以及跨学科研究等。随后,曾教授举例说明了促进中亚研究学理化程度的可选议题,包括中亚五国的外交政策、中亚区域合作(涉及上海合作组织)、欧亚次区域的秩序变迁及其动力等。曾老师提到,扩展和深化中亚研究的既有议题,一方面有助于中亚研究的知识积累,提高中亚研究的学理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促进中亚研究与主流学科的融合奠定基础,为创造和更新现有理论积累经验知识。在中亚研究的研究方法方面,曾教授指出,“焦点——场域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新方法,该方法契合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关系转向,而且拥有丰富的哲学和社会学底蕴。同时,“焦点——场域法”强调的是中亚研究中的行为体关系属性与关系网络。这也符合中国学者认知世界的传统路径,有可能为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创造自己的普遍性理论做出贡献。总的来讲,中亚研究当前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学术界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研究队伍、扩展研究议题、深化议题深度、创新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学理程度。

  讲座结束后,卢山冰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卢山冰教授提到,曾向红教授学术积累与成果丰厚。本次讲座中曾老师从学理性角度对中亚研究进行了总结与阐释,为我院学者相关研究的推进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图为曾向红教授为师生做讲座)

1210B

(图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