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际交流 打造丝路智库
——外交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学术活动。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大学副校长高岭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外交部国际经济司高振廷参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副校长乔古都洛夫•穆克塔尔教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先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高晶华、省外办副主任姚红娟、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国际处汤玉明处长、城环院院长李同昇教授、中东所所长黄民兴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开幕式。来自国内外230名来宾,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上,方光华校长首先对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介绍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的历史和目前在丝绸之路研究上所开展的国内外学术合作以及为中亚国家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高振廷参赞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乔古都洛夫•穆克塔尔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近年与陕西省以及西北大学的合作项目以及进展情况,表示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将继续支持中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加强与西北大学的交流合作。李晓东副主任在致词中指出,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陕西省明确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基本定位和阶段任务,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委托西北大学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对我省高校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重视,对于推动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高振廷参赞在开幕式上致辞

省人大常委会李晓东副主任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进入专家主题讲座和学术研讨阶段。
      高振廷参赞主持了专家主题演讲阶段活动,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欧晓理、中石油中亚管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孟繁春、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分别做了《‘一带一路’倡议若干问题的思考》、《我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管道上的合作建设工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教育科技合作》主题报告。
      欧晓理先生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将于近期出台。中国之所以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是基于国际环境和中国自身发展的双重条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这个潮流,为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拓展了新空间。建设“一带一路”的具体途径,要以亚洲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提升经贸合作水平,顺应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趋势,推进能源资源合作,拓宽金融合作的领域,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合作。


欧晓理先生作主题演讲

孟繁春先生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中亚A/B/C线的建设和运行改变了中亚地区天然气出口格局,中亚D线建成后,中亚天然气管网每年可输送850亿方天然气,相当于目前全球管道天然气贸易量的12%,成为欧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跨国输气系统,使中亚和中国成为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中的新的重要一极。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多方共赢的项目,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方光华校长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西北高校的教育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西北大学近年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往、经济发展、资源勘探和留学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需要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以及国家的有力支持。


方光华校长作主题演讲

28日下午13:30分,学术研讨正式开始。
       第一场研讨会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内涵与丝绸之路文明交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教授担任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贾浩研究员担任评议人。西北大学经管学院白永秀教授、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弗拉基米尔•舍洛夫•依格纳杰夫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汪伟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文木研究员、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中心周明全教授、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穆斯塔法•索伊库特教授、北京大学昝涛副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杨进副研究员、西安市社科院高东新教授、土耳其图尔库特奥扎尔大学拉马赞·塔斯教授相继发言。
      白永秀教授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但不平衡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平台;高度开放型经济合作网络;灵活务实的经济合作安排;和谐世界建设平台;经济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统一制度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可用大约50年的时间推进,以实现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搭建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平台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分起步阶段、扩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大阶段有序推进。


白永秀教授(中国)

弗拉基米尔•舍洛夫•依格纳杰夫教授分析了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活动,以及对其它大国和中亚各国所造成的积极、消极影响,认为中俄之间尽管存在些许矛盾,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俄间不会存在任何紧张关系。对共同利益的关注可以帮助两者从彼此中立的区域关系转变为互利合作的关系。


弗拉基米尔•舍洛夫•依格纳杰夫教授(俄罗斯)

穆斯塔法•索伊库特教授通过论述佛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文明的相互影响,展示了丝绸之路是如何改变沿线人民的宗教观念。丝路沿线宗教文明交往的历史告诉我们,如何与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他者”文明进行和平交往,是构建丝绸之路和谐交流的关键。


穆斯塔法•索伊库特教授(土耳其)

黄民兴教授对穆斯塔法•索伊库特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他运用彭树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重新诠释了中亚地区经由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历程。黄民兴教授指出,中亚文明史的一大特点是草原游牧文明和绿洲农耕文明的冲突。周期性、跳跃式发展、同时吸收其它四大文明的成果,形成多元化的本土文明,在融汇的基础上创新、输出,但由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反复冲突使本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是中亚文明的发展特点。


黄民兴教授(中国)

第二场研讨会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经济发展与项目合作”,由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同昇教授主持,上海政法学院汪伟民教授评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卢山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海燕副教授、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州立大学摩尔达舍娃·阿尔图奈教授、陕西省社科院石英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刘宪副教授、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大学凯奈什别克•阿里姆别科夫教授、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州立创新与人文大学耶尔波拉特•萨乌鲁科夫教授、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玉素波夫·拉希德•乌玛诺维奇教授、陕西果业局高武斌局长、哈萨克斯坦亚欧技术大学马苏洛娃•丽玛教授、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州立人文与创新大学苏莱默诺夫·朱苏莆别科教授依次发表了演讲。


李同昇教授担任第二场研讨会主持人

卢山冰教授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是必须要考虑欧亚经济联盟,二是上合组织要强化经济功能,三是要努力推进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有条件的自由贸易协定,四是加强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区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来一定是经济发展之路,一定是文化交流之路,也一定是友谊和平之路,希望与会的所有学者能够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卢山冰教授(中国)

摩尔达舍娃·阿尔图奈教授表示,自古连接中国与中亚的丝绸之路,现如今更为活跃地联结着世界上的各个地区。哈萨克斯坦支持联合国大会的理念,将复兴这条古代高速公路,使其成为在文化、科技、贸易和旅游中能够加强合作的重要工具。同时,哈萨克斯坦依托丝绸之路打造和发展的具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也旨在促进中哈之间国家与人民的交流与理解。
      刘宪副教授认为,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面临在金融合作领域与俄罗斯的博弈。随着上合组织框架内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博弈力量发生了变化,当前出现了有利于金融合作秩序实现突破的机会。中国应推动人民币结算在中亚各国的使用,推进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力求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
     凯奈什别克•阿里姆别科夫教授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得到了广泛支持。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是吉尔吉斯斯坦传统的主要经济方式,但现如今该产业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生态环境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改善,将有助于吉尔吉斯斯坦为丝路沿线的其它国家提供更优质的农业产品及食品,从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凯奈什别克•阿里姆别科夫教授(吉尔吉斯斯坦)

耶尔波拉特•萨乌鲁科夫教授强调,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方面。哈萨克斯坦位于中国通过陆路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和贸易的核心地带,目前,“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路段将在明年底全部开通。“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投入使用后,每年将有3000万吨货物通过该走廊过境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对于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在阿拉木图、西哈萨克斯坦等十二个城市建设国际运输与物流中心等措施,将势必为丝绸之路沿线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将为中小企业服务业、旅游业提供强大的推力。


耶尔波拉特•萨乌鲁科夫教授(哈萨克斯坦)

在第三场主题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交问题”的研讨会上,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教授、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穆罕穆德•塔吉•伊曼普尔教授、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州立创新与人文大学巴基洛夫·拉希德教授、土耳其图尔库特奥扎尔大学切姆·卡拉曼教授、北京外交学院林民旺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黄达远教授、兰州大学曾向红副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杨明天教授分别对此发表了看法。研讨会由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玉素波夫·拉希德•乌玛诺维奇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大学的王鸣野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穆罕穆德•塔吉•伊曼普尔教授认为,古代伊朗在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丝绸之路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的伊朗同样也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起到和古代伊朗同样的作用。伊朗人民欢迎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继续向西延伸,使中国与伊朗两国的双边贸易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的进步。


穆罕穆德•塔吉•伊曼普尔教授(伊朗)

巴基洛夫·拉希德教授表示,古代丝绸之路把伟大的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如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提出丝绸之路沿线的各民族要互相沟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一构想的提出对复兴新丝绸之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先生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从经济上复兴丝绸之路,中亚国家至关重要,哈萨克斯坦愿意与周邻国家一起对丝绸之路的复兴发挥自己的作用。
切姆·卡拉曼教授在发言中说到,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在交通中耗费了大量的成本,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希望减少丝路沿线国家设置的交通和贸易障碍,从而复兴丝绸之路。这是意义重大,造福全人类的壮举。土耳其非常积极的响应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因为这个倡议将在政治、交通、金融上,给土耳其整个社会带来繁荣和发展。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土耳其访问的时候,肯定了中国和土耳其友好交往的传统,也非常支持中国和土耳其之间开展更多经贸合作。土耳其也希望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架起从亚洲到欧洲的新桥梁。


切姆·卡拉曼教授(土耳其)

曾向红副教授指出,二十多年来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外交取得了很大成绩,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政治关系稳定,影响力逐步提升。但目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在国家层面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规划,还必须明确中亚地区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当中的作用,国内资源亟待统筹,而俄罗斯的态度也必须加以切实考量。
       第四场研讨会的主题为“世界各国丝绸之路战略比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由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教授主持,西北大学黄民兴教授评议。华东师范大学贾浩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王鸣野副教授、上海政法学院石其宝副教授、哈萨克斯坦东干族协会主席安胡塞先生、人民日报主任编辑王南先生、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中心的理查德·嘉西研究员依次登台演讲。
       贾浩研究员通过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2011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和南亚提出与推行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计划”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如果要避免重蹈美国新丝绸之路的覆辙,就要包容引领,良性竞合,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一哄而起。第一要抓住机遇,第二要广接善缘,第三要紧接地气,第四要善于学习,练好内功。


贾浩研究员(中国)

石其宝副教授分析了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他的结论是,通过“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实施,日本在能源资源供给的保障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经济利益,实现了拓展外交活动空间的目标。但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不会对华造成重大战略压力,在地区合作层面,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对上合组织的负面影响很小;在能源开发方面,日本获取中亚油气资源的现实性很小。在发展双边关系层面,中亚国家出于平衡外交战略考虑发展对日关系,这不影响中亚国家与中中国双边关系的继续深化。
      安胡塞先生指出,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民间合作从来都在两个国家和人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陕西各界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与东干人之间展开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签署了多项协议。尤其在农业合作方面,哈萨克斯坦拥有地域和资源优势,而陕西拥有技术和渠道优势。如果陕西与哈萨克斯坦在这方面展开更积极的合作,将引领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哈友谊已经奠定了深厚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广大。


安胡塞先生(哈萨克斯坦)

理查德·嘉西研究员认为,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与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阿富汗联合政府能否和谐执政及其执掌、管理国家的能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虽然阿富汗政府十分明确要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但阿富汗目前缺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的基础设施和足够的安全保障。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切实可行的设计,比如绕过阿富汗而重点建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线,那么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就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构成严峻威胁。如果未来要通过阿富汗境内,则必须采取可控制的安全措施。


理查德·嘉西研究员(荷兰)

研讨会期间,除海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做会议发言之外,还有来自10个国家的60多位学者提交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国外28篇,国内37篇。
     伊朗驻华大使馆第一参赞阿里•比尼亚孜在论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与实践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中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至少两个理论视角上体现出它的益处。首先,这个思想本身就展示出当代中国领导人一种沟通性和一致性的战略思想,从毛泽东和他的继任者的思想中,我们就能看到这点。其次,在方法论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对于开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新的阐释。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舍拉吉尔·巴科特古洛夫先生在《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撤离后的中亚与新丝绸之路》一文中强调,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组织或区域合作机制,而是为了真正切实地促进该地区国家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形成全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区域内建立合作与稳定发展的基础可以使中亚国家摆脱发展低迷的状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各国的经济领域,还可以为各国安全、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贡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成为各国多边经济合作的催化剂,并可以与其他国际机构的类似项目协调推进。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与资源,在没有区域外力量政治干涉的情况下,促进中亚地区国家经济的发展。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的朱永彪副教授在《阿富汗安全形势走向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一文中指出,虽然美国撤军、政局隐患、经济困难、塔利班等因素将继续影响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使得其短期内难以取得根本性的好转,但安全形势恶化的阿富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应夸大这种影响,因为阿富汗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或核心节点,阿富汗安全形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中亚来实现的,是间接的、有限的。
       29日下午,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闭幕式由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教授主持。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玉素波夫·拉希德教授、西北大学方光华校长对大会做了总结致辞。


李浩副校长主持闭幕式

玉素波夫·拉希德教授代表外籍嘉宾对大会的主办方承办方表示感谢,并且表示,本次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无疑对在座学者们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对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政策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兴。丝绸之路将是一个和平的稳定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友谊之路,能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利,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影响力。


玉素波夫·拉希德教授(吉尔吉斯斯坦)

方光华校长在总结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卓有成效,圆满成功,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一是更加明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一种世界地缘政治的平衡,也不是世界政治力量之间的相互竞争,其本质是中国经济要进一步迎接世界的通道,也是向世界谋求新的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努力和探索。二是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国际上的反映。有助于我国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考虑周边其它国家的感受,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携手合作。三是本次会议很有“温度”,促进了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了“学术丝绸之路”。最后,方光华校长提出了三个希望和建议。一是希望会务组对本次大会的观点进行提炼,把专家学者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宝贵意见及时上报外交部、发改委、陕西省政府等上级部门,希望本次会议的成果能对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起到智库的作用;第二是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论文,争取尽早出版大会的论文报告;第三,西北大学希望将来继续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再次光临西北大学。
      本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主办,西北大学承办,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具体组织实施,西北大学国际处、中亚学院、经管学院等院系大力协助。会议邀请了国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国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国外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土耳其、荷兰、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17位外籍专家参会,会议收到论文65篇,其中国外28篇,国内37篇。与会学者就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安全等议题发表了学术研究成果,交流了学术观点。本次研讨会期间,哈萨克斯坦欧亚科技大学、塔拉兹国立大学、塔拉兹创新与人文大学、吉尔吉斯经济大学与我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本次国际研讨会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学术界、尤其是中亚、西亚学者之间的交流,拓展了我校与中亚、西亚之间在丝绸之路领域的合作研究空间,提高了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研究上的国际声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智库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

(文/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