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我院席会东副教授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河西走廊”学术论坛并作专题报告。此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和河西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会议。

论坛由开幕式、专家研讨和圆桌讨论三个环节组成,开幕式上,河西学院刘仁义校长、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副校长分别致开幕词。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河西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就“河西走廊的多元文化”、“西夏学学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生态安全”、“河西走廊的地域、族群与文明互动”、“极端主义与族群冲突”等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我院席会东副教授在专家研讨阶段作题为《明清绘本地图中的河西走廊城市体——兼论河西、中原与西域》学术报告,主要运用数十幅明清绘本地图,阐述河西走廊城市类型、功能、体系及区域关系演变,认为甘肃河西走廊地处中原、西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西域绿洲城邦文明的过渡地带,也是中原通往西域新疆的咽喉要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和地缘政治重要性。明代河西走廊城市以卫所城堡为主要形态,具有突出军事性和边疆性;清代河西走廊由西北边疆而演变为内地,城市体系经历了由卫所到州县,由军事化到民政化的演变,奠定了当代河西走廊城市的分布格局和区域特征。

在专家研讨阶段,席会东副教授担任首场学术报告评议人,对四位教授的报告进行了学术评议;在圆桌讨论环节,席会东提出了关键词——“区域”,阐述了区域研究的路径、方法,并对学术研究中的“边界意识”和“跨界意识”进行了分析,就相关问题与专家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河西智库明年的研究议题提出了建议。(文/席会东)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