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纪念西北大学傅角今、郑资约教授接收南海诸岛70周年研讨会”在我校太白校区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研讨会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主办,我校丝绸之路研究院、历史学院、我校学报和陕西日报等单位的专家及丝绸之路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丝绸之路研究院负责人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在美菲等国炮制南海仲裁、制造事端的背景下而召开的,主要宗旨是纪念我校地理系傅角今、郑资约教授于1946年接收测绘南海诸岛、划定十一段线的历史功绩,传承发扬西大先贤学术传统。
研讨会上,主持人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研讨会的背景和宗旨及与会专家。《西北大学学报》原主编姚远教授首先发言,介绍了傅角今、郑资约两位西大先贤的生平事迹,着重讲述了两位教授70年前率地理系学生接收测绘南海诸岛、划定南海十一段线的过程及相关档案的去向,并回顾梳理了民国至建国初期黄国璋、黄文弼等西大史地学者的学术生涯和历史贡献。
历史学院陈跃讲师主要介绍南海争端历史由来和现实复杂性,着重讲述了“南海十一段线”从实线到断续线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丝绸之路研究院荣休教授李建超先生作为傅角今教授昔日的学生和同事,给大家生动讲述了时任地理系主任傅角今教授带西大学生野外考察、为西大师生报告南海诸岛考察测绘的具体情形,并对傅先生在西大教学著述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介绍。
丝绸之路研究院吕卓民教授梳理了中国历代对南海诸岛的发现、记载、命名和管辖历史,从历史依据、西方地图和现代国际法理等角度论证了南海岛屿属于中国的基本事实。
丝绸之路研究院赵斌副教授认为,针对目前南海问题,国家应该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丝绸之路研究院王晶讲师认为应该深入解相关国家的意图和立场。
我院席会东副教授指出,东亚岛争形成的历史根源是东亚传统天下疆域观和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疆域观的冲突;美、日、菲策动的南海仲裁没有实现孤立中国的目的,反倒有助于中国的海权崛起和国民的海疆教育;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是解决南海争端的关键。他还梳理了10世纪以来中国、伊斯兰和西方地图中的海洋观与东亚岛屿变迁,强调东西方古地图都表现了周边海域以中国海命名的历史事实。
我校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和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新刚两位教授因故未能到场,分别委托卢山冰和席会东表达了对研讨会的支持和对相关问题的观点。
卢山冰在会议最后归纳了研讨会三个主要的中心议题和基本共识,总结了西大的学术传统及五代西大学人以学术研究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回应社会关切,关键时候不缺席、不失声的家国情怀和学术传统,强调了研讨会对于传播西大学人历史贡献、传承西大学术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学校开展公开讲座、在博物馆策划举办专题展览的倡议,得到了与会师生的一致赞同。(文/席会东、贾玉雪 图/贾玉雪)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