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洲社会与文化” 学术论坛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启夏苑召开。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协办,来自中国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河西学院、上海市社科联等科研院数十名专家学者所及希腊访问学者、日本、巴基斯坦留学生参与研讨会。我院席会东副教授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大会报告。

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达远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旭东和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分别致辞,宣布了本次论坛的正式开始。新疆师范大学崔延虎教授和我校王建新教授作主题发言,高度概括性地点明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崔延虎教授以“为什么要研究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社会”为题,总结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关于绿洲社会的研究,指出绿洲社会研究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在联系。王建新教授以“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古代月氏的考古发现”为题,对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游牧聚落考古工作作了介绍,突出强调了境外考古的重要性。
在学术讨论环节,19日上午、下午各有4位、8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20日上午有5位学者作大会发言,20日上午另设有两个分会场作专题讨论。分会场的讨论结束后,又举行了全体与会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和大会总结暨闭幕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绿洲与区域文明”,从不同视角对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生态、民族、社会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梳理、整合与研讨。
我院席会东副教授在20日上午作“明代《西域土地人物图》及其所见16世纪的丝路绿洲社会”主题发言,运用了大量的古地图、图像和文献资料,细致、详实地爬梳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地图的源流、类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绘制背景、内容和版本的分析,从生态、生计和生活三个视角阐述了该地图所反映的丝路生态环境、城市形态、族群分布、经济结构和宗教格局,就《西域土地人物图》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研究空间作了总结和展望,并和与会专家学者作了互动交流。

在圆桌讨论环节,席会东作为引言人之一,从丝绸之路和绿洲社会两个关键词提出讨论线索:指出丝绸之路是一条由沿线族群共建共享之路,欧亚大陆其他文明和族群都为丝路的开辟和发展做出过相应的贡献,是一场接力赛和大合奏,不是独奏,要跳脱中国本位和中心观,以更开阔的胸襟来审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研究课题和资源,多元思想碰撞、多学科交叉、多种资料互证,是丝绸之路留给后人的一种研究路径和方法;丝绸之路是一种文明交往途径,更是一种倡导多元和共赢的价值体系,丝路世界体系和丝路精神对于构建更为平等包容的世界体系有重要启示。席会东还提出,历史学者的研究应当走出碎片化,当前学者研究滞后于国家实践,中国学者的研究也要走出去,跳出中国,关注域外,而丝路沿线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和中亚是中国学者最有优势的两个区域,中国学者应该让丝路沿线区域研究成为有国际话语权的高地而非盲区。与会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午的学术考察过程中,席会东还应邀为与会学者讲解了西安历史地理,受到学者好评。(文/陈志涛 席会东 图/吴松显)

会议日程
一、11月19日上午 8:30—8:50会议开幕式
主持人:黄达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1.主持人介绍来宾
2.陕西师范大学校领导致欢迎词
3.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李琪主任致欢迎词
二、 8:50—9:00代表集体照相(启夏苑门口)
三、主题发言:每位专家25分钟(9:00—9:50)
1. 崔延虎教授(新疆师范大学):为什么要研究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社会
2. 王建新教授(西北大学):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古代月氏的考古发现

茶歇9:50-10:10

四、学术讨论
第一场 10:10——11:55 每人报告为20分钟;评议20分钟
主持人:李建新教授(北京大学)
点评人:崔延虎教授(新疆师范大学)
报告人:
1.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从黄河到楚河:中亚东干人的生计方式选择及其文化内涵
2.李琪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地缘文明视阈下的“中亚”所指
3.马强教授、艾哈迈德·阿里·沙博士生(陕西师范大学):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民族与宗教因素——以巴基斯坦为例
4.斯蒂法诺斯(Stefanos Kordosis)博士(西北大学,英文发言15分钟;翻译15分钟):东罗马帝国和通往中亚、远东的草原路线——一些观察和评论

午餐(简餐)/午休 12:00——14:30
第二场 14:30——16:00 每人报告为15分钟;评议15分钟
主持人: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点评人:张亚辉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报告人:
1.李建新教授(北京大学):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
2.买托合提博士生(陕西师范大学):传统与现代:绿洲文化视域下的克里雅人的医药民俗
3.李如东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南疆农村的社会组织与交换
4.阿不来提·亚生博士(新疆大学):论苏菲萨玛仪式
5.张少云副教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社会分层视域下的新疆南疆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研究

茶歇 16:00——16:10

第三场 16:10—17:55 每人报告15分钟; 评议15分钟
主持人:关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点评人:王东杰教授(四川大学)
报告人:
1.施展副教授(北京外交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历史哲学
2.张亚辉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六世班禅朝觐事件中的空间与礼仪
3.韦兵副教授(四川大学):超越“孤立性”:佛教传播、绿洲文化政治整合与古代内亚共同精神世界的形成
4.黄达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时空的压缩与疏离:“内亚”与现代性的交融与冲突
5.刘琪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混杂的传统与艰难的现代:一个边疆小镇的民国史

晚餐 18:00-17:00

11月20日 第四场 8:30—10:00 主会场 启夏苑二楼会议室
每人报告为15分钟;评议15分钟
主持人:李琪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点评人:韦兵副教授(四川大学)
1.陈东杰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清代塔尔巴哈台的哈萨克贸易
2.蔺海鲲教授(河西学院):敦煌佛教哲学:从天国走向人间
3.袁剑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亚、世界体系与中国契机:对贡德·弗兰克世界体系理论的再思考
4.席会东副教授(西北大学):明代《西域土地人物图》及其所见16世纪的丝路绿洲社会
5.李建宗副教授(河西学院):河西走廊绿洲社会的“嵌合式”特征思考

第四场之分会场一 8:30—10:00 启夏苑二楼小会议室
每人报告为15分钟;评议15分钟
主持人:马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点评人:施展副教授(北京外交学院)
发言人:
1.马亮博士(西北政法大学):中亚东干人的伊斯兰教
2.董雨博士生(北京大学):试分析土库曼斯坦在突厥一体化的态度
3.张瑞敏博士生(陕西师范大学):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状况:问题及其前景
4.乌拉尔硕士生(中央民族大学):对哈萨克斯坦以中国为背景的“欧莱曼”的认识
5.王行健硕士生(中央民族大学):当代满语复兴的精英策略

第四场之分会场二 8:30—10:00(启夏苑十一层小会议室)
每人报告为15分钟;评议15分钟
主持人:周奇博士(《学术月刊》杂志社)
点评人:刘琪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1.赵明教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地区人才紧缺与内地生源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对
2.高亚滨副教授(新疆警察学院):新疆绿洲社会的知识话语更新:生态、文化与权力
3.韦俊辰硕士生(中山大学):医疗与认同:从国家医学看中国现代国家建构重点——新疆地区医疗图像研究
4.刘润蛟硕士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居住格局研究的梳理与反思:从西方、新加坡经验到多民族互嵌居住格局
5. 麦合布拜木·买买提江硕士生(中央民族大学):喀什地区农村维吾尔就业状况及其分析

茶歇10:00—10:10

第五场 10:10-11:30圆桌会议 (主会场启夏苑二楼会议室)(全体与会代表)
主持人: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引言人:周奇博士(《学术月刊》杂志社)、关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施展副教授(北京外交学院)、席会东副教授(西北大学)

第六场 11:30—12:00 大会总结暨闭幕式 (主会场启夏苑二楼会议室)(全体与会代表)
主持人:黄达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总结:关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周奇博士(《学术月刊》杂志社),每人10分钟
闭幕致辞:李琪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