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中国网首页刊发了我院副教授席会东有关“一带一路”的特约评论,全文转载如下: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2_165032.html

undefined

“一带一路”开启世界文明互鉴新纪元


席会东

丝绸之路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一条由欧亚非旧大陆不同区域分段开辟、不同族群接力共建、不同文明互鉴共享的交往大通道。世界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丝绸之路形成、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和动力,一部人类文明交往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丝绸之路发展史。

丝绸之路促进了旧大陆的物种传播、商品交换、族群融合、技术交流和思想交融,推动了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文明、西亚北非文明、欧洲文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融通,推动世界不同区域由相互隔绝走向统一,是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丝绸之路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协同发展

文明因交往互鉴而繁荣,因封闭隔绝而衰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重要动力,也是中华文明持续传承、传播的重要路径,还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荣的重要机制。新石器时代作物之路、玉石之路和青铜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玉器和青铜器成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推动了欧亚大陆的商贸往来和技术传播。中国的养蚕制丝技术、制茶技术、陶瓷技术长期为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追慕和模仿,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后,使其结束了莎草、贝叶或羊皮卷时代,打破教士和贵族对知识的垄断,促使其走出中世纪。波斯的金银器制作、掐丝珐琅技术,欧洲的玻璃制作、建筑技术,印度的制糖技术,欧亚大草原的动物驯养技术,都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共同进步,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完善。

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族群的思想交融。汉唐中华文明在东亚的传播,促进了东亚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南亚的佛教,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1世纪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因丝绸之路的传播交流而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的传播和涵化促进了中国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演化发展。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正是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互鉴交融的缩影和结晶。

“一带一路”是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和世界体系

丝绸之路不仅是文明交往路径,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观,丝绸之路倡导多元和共赢,这与西方所倡导的一元价值体系即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不同的,正是丝绸之路价值观构建起了多元共生的世界体系。这种国际体系比西方在基督教一元宗教观和民族国家基础上构建的世界体系,从长时段来看更具有包容性和生命力。丝路价值观和世界体系对于当前国际社会构建更为平等包容的世界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绸之路价值观和世界体系的继承和发扬,它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致力于促使世界各国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实现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发展的共赢之路,是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理解互信、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友谊之路,是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促进、多元共生的和平之路。

“一带一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蓝图

“一带一路”倡议在丝绸之路遗产和经验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对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中国激活丝绸之路遗产和经验、重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伟大壮举,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版本的治理模式和发展愿景,为人类历史描绘了一幅不同于西方规划的蓝图和路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又一次全面和深度互动,必将开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纪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的辉煌重现,并为推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