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上午9:30,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亚研究中心主任王静副教授参加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哈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山水相依,文明互鉴—关于中哈两国文化交流的若干思考》为题,做会议发言。

会议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回顾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探讨了下一阶段俄语学院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模式,并展望了未来中哈合作与互助共建丝绸之路的美好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教授回顾了三十年来中哈合作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他呼吁促进中哈两国人文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尤其是促进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交流”,让新一代青年成为助力两国互帮互助、互相理解、和谐共处的主力军。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大使表示,中哈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哈建交30年来,两国为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在友好互信的探索中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2002年的奠基磨合阶段,这个阶段双方集中精力解决边界划分问题并建立边境地区的居住互信和政治互信,逐步形成各个领域合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机制;第二个阶段是2002-2012年的拓展升级阶段,自2002年两国签署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到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在领导人互访的背景下持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明确双边关系长期发展的规划,开启了中哈两国全方位合作的新图景;第三个阶段以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起点,中哈关系进入提质淬炼期。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推力作用下,中哈两国关系提升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新定位。张霄先生表示,中哈双方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以及来势汹涌的新冠疫情,在良好的政治互动基础上,两国守望相助、风雨共济,共同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任何困难和挑战都阻挡不了中哈关系前进的步伐。

(图为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先生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道林•久谢巴耶夫教授也发表致辞,他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以及哈国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疫情时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克服新冠疫情负面影响的火车头。

开幕式后,三十余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哈合作”为中心论题进行了会议发言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特聘教授张宁研究员以《中哈合作三十年:历程与经验》为题,从中哈能源合作领域透视中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状况,指出中方在哈投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前景向好。他认为中哈双方在两国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以及高频率的友好互动下,深化了政治互信,两国的合作发展将更进一步走深走实。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宁研究员发言)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亚研究中心主任王静副教授以《山水相依,文明互鉴—关于中哈两国文化交流的若干思考》为题,回顾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近年来为促进中哈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成绩,并引用了西北大学著名教授彭树智先生在其代表作《文明交往论》中提出的观点:“文明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交往追求的目标是人际间的和睦相处,是人和自然界的平衡和谐,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尊重、理解、宽容、乃至欣赏。王静老师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哈萨克斯坦亦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被赋予“欧亚民族的走廊”之称,其境内多种文明汇聚,相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互鉴,将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图为中亚研究中心王静副教授在线发言)

会议闭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孙芳副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人回顾总结了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的核心内容并作了总结陈词。中哈两国即将迎来正式建交 30 周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国,也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此次学术会议旨在加强与哈方院校的合作交流,推动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国别研究,并为培养相关领域的语言和研究人才创造更多积极条件,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