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丝绸之路图鉴——陕西卷》项目的顺利进行,我院民族文化中心主任赵斌老师带领项目组成员对郑国渠、昭陵和建陵等相关遗址进行了考察。研究院学生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也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项目组参观了郑国渠博物馆和郑国渠遗址,对郑国渠遗存现状和保护现状进行考察。郑国渠的历代渠首位置成串珠状,赵斌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得同学们对于郑国渠渠首有了进一步了解。郑国渠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连通了泾河和洛河,灌溉了其中大片的土地,使中国古代的农业获得发展。尽管郑国渠历经千年并且有所变化,但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其痕迹并且仍有利于当地发展,在2016年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午时分,项目组成员抵达昭陵博物馆通过参观同学们对昭陵的石刻、碑文、壁画以及陶俑陶像等有了近距离观察,更加了解唐代艺术风格。其中昭陵博物馆中现保存的原属陵园北司马院内的“十四国蕃君长像”,是太宗时期各国文化友好交流的见证。

接下来项目组到达九嵕山,参观昭陵陵园,见到了昭陵六骏石刻。昭陵六骏即是太宗雄韬武略的象征,同时六骏皆是突厥或者突厥范围内的马种,它们的名字也来源于突厥语,从精美的六骏石刻上也可以感受到太宗的威严与魄力。

下午三时左右项目组到达建陵,建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武将山。其中建陵石刻是唐十八陵中最精美的石刻之一,虽然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但是整体仍然保留盛唐气象,延用了盛唐石刻形制和布局方式,装饰华丽,颇为美观。项目组跟随赵老师登上武将山,沿路欣赏并且仔细观察建陵石刻,看到石马、石狮还有文官石像以及武官石像,这些都使得考察队伍对于唐代人物及动物的历史形象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下午六点,此次活动圆满结束,项目组返回西安。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