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一带一路”中哈作家“文学与民心相通”主题研讨会继续进行。

下半场发言的中方专家有魏晓英、张瑜娟、唐卡、李佳璐、阎晋、黄朴、王妹英、王闷闷、李建超,哈方专家有巴尔塔巴耶夫、莎伊科娃、库阿尼斯、耶尔金、达乌列特。

魏晓英从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通、相连、相容;文艺作品要彰显正能量;文学一定要有文化传承;年轻作家一定要打好功底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学与民心相通这个主题。魏晓英认为作者只要能够坚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通相融,提升精神境界和大爱情节,积极向上,就一定能够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使人民大众满意的好作品。

巴尔塔巴耶夫首先对本次中哈作家交流研讨会的组织者表示了感谢,他指出丝绸之路是链接中西方的重要交通之路,它连接了中哈的经济与文化,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哈有许多古城,巴尔塔巴耶夫先生建议认真的研究这些古城并希望中哈两国友谊长存。

undefined

张瑜娟认为文学是共通的某一些生命的价值基础,文学不属于政治,不属于经济,更不是贸易,文学是艺术,具有生命力和温度,可以抵达内心的深处。中哈关系世代友好,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有深远影响。在演讲最后,张瑜娟认为文学是无国界的,将以特有的艺术特质和感染力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打动人心,打动世界。

莎伊科娃认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丝绸之路将中哈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哈萨克斯坦大约有3万多人在学习汉语,并且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创建了4个孔子学院,两国的政治家在人文交流方面极为重视。文化交流是中哈两国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交流不仅仅有利于中哈两国,而且对世界的和谐与稳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undefined

唐卡在发言中说道哈萨克斯坦的文字就如同美丽的花边一般令人喜爱,而这种神奇的文字也促使她有兴趣在今后更加广泛地阅读哈萨克斯坦的文学作品。古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衣服,同时也将中国的丝绸带给了中西亚。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民族的大融合与大发展,希望中哈两国能进一步加强文化及其他方面的交流。她认为作家的写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要做一个正直而且身心健康的人,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库阿尼斯认为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独一无二,两国作为合作伙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当今丝绸之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两国还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及其他方面地交流。丝绸之路提高了沿线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中哈两国友好发展的良好传统,是两国继续发展的基础,希望增进两国文学作品地交流。

undefined

李佳璐女士身穿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旗袍印有九色鹿图案,和她的名字相当契合。她认为文学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九色鹿一样,永远是最善良、最本真的,永远会为我们在迷失的黑暗中指明前进的方向。她认为,写作之于她的意义,就像一段艰辛路途的跋涉,是充满光耀与锋芒的。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写作让她寻找到自己的意义,以写作为梦,策马而行,驰骋在人生的道路上。她表示非常热衷于儿童剧的创作,文学艺术的疆域是辽阔的,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创作,都逃脱不了写作的本真和初心,她希望她的儿童剧作品也能够反映出自己文学创作上的一些思想内涵。

undefined

阎晋在发言中说道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以一片世间最柔美,而又最华贵的丝绸为我们编织了祥云,至今仍在我们头顶。诗是心灵的祈告,也是民族的历史,诗经时代不知名的诗人采风于叶,传唱于民,以文化人,以文照明,就成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必然。正是诗歌穿越了时光、尘埃和空间,成为我们刻写心灵的力量。当然也会带来创伤,成为我们身体中最柔软与最坚强的部分,支持我们走过流步四野的黑暗,接受爱和温暖。诗歌要具有人民性,人民的立场、人民的关键、人民的思维,这是诗歌的生存根本。进行民心相通时要以诗歌的方式和解、沟通灵魂、交换心灵,并写下庄严。文学说到底是沟通与交换的艺术,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学会让耳朵相亲相爱。

耶尔金认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是世界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世界的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伟大的艺术表现出来的兴趣是超乎寻常的。他说,写作是一个高尚的工作,作家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理解它,要研究人的心理,同时要培养对社会的理解能力。

黄朴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是民族的气质,也是世界通行语言,我们关注一个国家与民族精神气质和思想创造的时候,目光总会首先落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上。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主体性构建,反映了某个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文学传达时代的声音,履行了时代赋予的责任,发挥了自身的导向作用。文学与零散化的趋势抗争,给人类复原一个完整的世界,文学以自己的方式为大众提供精神逸韵和指引,任何时代存在多种声音,构成奇妙的混合。真正的作家始终是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发现者,关注普通人的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生存乃至死亡,更关注一个时代的变迁史。我们面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之相适应的伟大的中国小说由此诞生。

达乌列特表示21世纪是一个IT技术时代,我们想同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精英一起建一个网站,在这个网站当中展示双方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双方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慢慢的我们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建设一个更加先进的交流平台。

王妹英表示自己比较支持阿里别克先生说的丝绸之路是一个伟大的空间,它不仅是一个商贸的交流,更是文化的相识和民族的相识,只有文学能够留住我们自己民族的声音。

王闷闷认为文学即人学,文字与美相伴,中国讲究书画同源,但是最重要的是艺术与民心相通,文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样式,我们还有绘画、摄影、剪纸、美食,皆是与民心紧密相连。文学要求我们要无时无刻不表达民心。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精神早已深深的扎根在我们人类有形状的实物里,不管什么流派,什么主义,什么国家,什么人种、肤色都是圆润的,描写善恶美丑真假,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基础。写作主要是看在民心里有没有位置放下,人是复杂的,民心也复杂的,我们经常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里只有高低、长短不一的,没有实质的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人类存在,我们这些艺术样式里的种种创作全是在表达自身深的、浅的、远的、近的、看不见的民心。

李建超教授认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两个伟大的历史文化古国。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可以推到五千年前,至少在公元200年左右,当时叫乌孙国,乌孙跟中国的汉朝国家联系非常多。中哈两国交往的起点在国际上公认的为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二年,派张骞通西域,形成了国际间公认的丝绸之路作为政府间开通的起点。在读了《张骞传》之后,李老师发现真正的丝绸之路起点应该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间,并以具体的历史介绍了丝绸之路起点的来源。

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别克吉姆巴耶夫说道:感谢大家,感谢所有的与会者,今天会议真的非常的有益,非常的积极,这样的交流会还是第一次举行,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传统。无论是中国还是哈萨克斯坦,我们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机会邀请大家到哈萨克斯坦去。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我想用行动证明我的话。

undefined

阿里别克表示:今天的活动有四个重要建议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第一个建议是希望交流会双方都有更加具体的结论;第二个是希望有一个备忘录,双方合作签约,双方的作家能合作出版文集。第三是建网站,现代的技术是需要的,这是非常合适双方合作交流的方式。第四个是翻译问题,希望我们的交流会有具体的内容,不然开会的内容容易被遗忘。

undefined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教授就此次研讨会总结了四点感想:第一,文学开凿了民族心灵上的丝绸之路,它是审美之路、友谊之路、和平之路。第二,建构跨民族、跨文化的审美共同体意义重大。第三,中哈文学交流依然任重而道远,要加强双方信息的交换,并且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让哈萨克斯坦文学走进中国,中国文学走进哈萨克斯坦。第四,在“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中哈文学、中哈文化上的交流必将更加深入,中哈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将更加巩固和长久。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