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分论坛(第二阶段)
议题:以大学智库合作,促进文明互鉴
王海燕:
现在我们开始下午的会议,首先有请伊琳娜.格娜吉耶夫娜上台发言。
伊琳娜.格娜吉耶夫娜:
首先我想再次向西北大学表示感谢,也欢迎大家共同讨论今天“一带一路”这个话题。首先我想向大家先简短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大学,包括它的历史,包括它与中国的关系,在我们国家有三所这样的大学,分别是在1930年,1999年,2013年成立的三所大学,我们学校授课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都是有的,我们学校的合作伙伴也是非常多的,这也给予了我们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机会。其中包括著名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在我们的计划中我们与它也是有着广泛的合作,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中也有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中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总经理就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他是我们俄罗斯著名的经济学者。
今天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不管是在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首先我们在经济教育经济发展领域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对俄罗斯来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和中国的发展,其中就包含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这样的一些发展。所以今天俄罗斯需要和中国大学进行更加广泛的发展。同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一系列教育的计划,包括可以取得我们文凭的这样的一些教育。我们同时还积极参与到了人力市场的相关的研究,同时,我们会参考近期我们共同市场发展的前景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欧亚经济联盟致力于发展我们大学。现在,在国际的框架下发展过很多一系列的计划,在其他计划中我们大学也积极的参加了,其中包括两个比较大型的合作,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向我们提供比较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广泛的多边双边的合作。
首先在培养人才方面,尤其是在经济人才方面同丝路国家有着比较好的发展,网络大学的目标和原则是为了培养最受欢迎的,促进互利经济一体发展的专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特别设定了为培养该类技术人才的一些课程,我们的课程和很多国家有着相关的合作,比如和中国的合作,这样有助于促进我们双边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大学会抓住一切可以发展的机会和各方进行发展。在我们学校对于外国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广泛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的培养,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之间协调高等教育和资格框架的教育标准,我们现在可以确认欧亚经济联盟空间中的高等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重大的活动,其中也有两国重要的领导人来参加到这些活动,我们学校和中国已经有很长久的关系了,在很早以前中国和我们学校建立了双方合作的关系,我们双方共同培养了经济领域各类学生人才。说到发展的前景,不仅在教育方向,我们在多个框架内也有着相关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我们双边的合作都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在该框架内我们还将扩大我们双边合作的范围,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专门建立用来研究“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合作,这样也可以向我们提供将来在经济领域合作的机会。
“一带一路”和“一带一路”经济带对于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对于中亚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经济之外,对于国家内部也会有一些刺激,对国民移民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刺激,我们还应该加强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国家在其他方向的一些发展。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合作的模型,尤其在教育方面发展的模型。
尊敬的同事们,我们在双边合作方面其实有很多想说的话,尤其是对于大型双边合作有美好愿景,谢谢大家!
王海燕:
谢谢。下面有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主任郑骏先生发言。
郑骏: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想要感谢的是西北大学邀请我来到此次会议,也非常高兴邀请我代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来跟大家分享。
之前李玮老师也提到,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之间可能有一些认知的差异、了解的不足和信任上的问题,我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
“一带一路”倡议发源于推动区域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现在已经在产业、经济、贸易、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复合型、高素质和外向型的国际化人才,所以咱们的高等教育作为区域富强、人民幸福之本和人文交流的基础,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的作用。在这“一带一路”框架中教育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带来最长期和最持久的影响。教育合作让“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我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成立于100多年前,是澳洲政府资助开办的学校,我们从澳洲的角度和中国很多高校有了很广泛的合作,在澳大利亚方面,我们和中国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最久的,目前来说我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中国的三所高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办学,包括河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辽宁大学,每年我们都会为中国和澳洲输送数千名复合型的高质量的人才。我们觉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所以说澳洲政府和我们学校对此都很有认识,高等教育也是被澳洲列为一个支柱性产业之一,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澳洲政府对教育的严格要求也保证了我们能够成功。
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从宏观层面上讲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合作,从微观的层面上讲又体现了各个政府和我们每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间由于“一带一路”区域很大,每个国家它的发展、它的国情都有不同,社会制度也有所不同,民族也有很多,所以说这里面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是会给咱们教育合作锦上添花。所以说此次咱们这个峰会和研讨会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目前来看我们澳洲和中国之间的学生交流和合作办学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还是处于比较初级阶段的学生交流、学生输出和简单的合作办学方面,优点在于流程比较简单,也很成熟,有点像咱们传统的行业,这方面的价值还是有,体现在更进一步的促进了相互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教育合作的初级阶段,我把它叫做教育合作的1.0版本,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合作及教育合作2.0版本,我觉得要更加注重于学术交流、课程、课题合作研发和知识产权商业化上面的深层次的合作,因为深层次合作牵扯到各国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影响世界未来30、50年的格局,所以说各国也都比较谨慎。另外在这方面也没有过多的合作先例,较多的是小规模的和没有正式组织结构的合作,所以说这种合作就需要我们这个论坛能够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的去进行讨论。
在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中间有不少贸易战和科技冷战,引起了大家的不少关注,比如说华为的5G技术进入欧美和澳大利亚。中国作为澳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在中澳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一直面对着和处理着各种新的挑战,但是我们很庆幸第看到,尽管有很多困难,中澳合作依然不断创造新的里程碑、获得新的成果,每年从澳洲毕业的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就是我们良好合作的最直接的见证人和受益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怎样更好的推动教育2.0和教育合作呢?下面有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学术研究合作去政治化,凸显学术立场和专业精神,以包容性发展为原则和新科技发展为契机,比如说信息技术,开始学术研究合作,这样能够更多的增进了解和信任。中国在新科技方面,如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于澳洲人口基数较小,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没有中国发展的这么快,我每次回到中国都会为中国的发展感到骄傲,我们也会在课堂上向我们的学生传递这些消息,也会鼓励他们到中国看一下了解中国的发展。所以说咱们如果能够利用高科技、新科技,如AI、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有环保科技作为入口,结合“一带一路”区域其他国家的优势,比如说澳洲的绿色科技、环保科技和运动科学作为进一步合作的平台和基础。
第二,学术研究合作建立在完整的知识产权分享和保障的基础上。由于学术研究合作和之后的商业化都牵扯到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利益,这就决定了为了让合作可以持久化,完整的知识产权分享和保障是必要条件。在此原则下各方面都会对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有清醒地认识,然后对未来有更大的信心。
最后依附庞大的中国市场进行科研互惠互利的商业化,庞大的多元市场中国和“一带一路”区域,作为商业化的成功和顺利推进为此提供了摇篮,澳洲有很多的先进科研技术和研究成果,由于市场较小,都卡在了商业化这块,在这方面我觉得咱们“一带一路”合作可以让澳洲的先进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同时可以让中国作为商业化的摇篮再进一步辐射到“一带一路”的其他区域。
最后鉴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于澳洲和中国这种既懂中国发展模式,又熟知本地,如澳洲情况的人才才是有希望成为未来的领袖,“一带一路”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将与中国及沿线各国提供自己的政治人才和商业领袖,让我们把咱们的合作深入推进下去,我也希望能够用这次参会的机会交更多的朋友和大家进一步的讨论。也就是说我可以从此次的会议信息当中与更多的中亚国家,像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还有韩国等等结成很好的关系,谢谢各位的聆听。
王海燕:
谢谢,下面有请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丝绸之路与国际法比较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丁卫上台发言。
丁卫: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西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感谢卢山冰院长盛情邀请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很具体,“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与国别区域研究合作,我的报告有三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区域研究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崛起,第二是中国区域研究的挑战,第三是中国国别区域研究如何回应“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区域研究与美国在二战后的崛起。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各界协力互动,美国的联邦政府以及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还有学术团体全力资助,建立大学生图书馆奖学金。另外他们发展目标导向非常清晰,研究与现实密切的关联问题,美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排名第一的区域研究的实力。比如俄罗斯的研究,革命生涯大学俄罗斯1946年成立,美国最好的大学有这种基金会的资助。与此同时他们还培养了很多人才,都是博士,都是美国名校培养的,所以他们有很强大的研究背景,他们对中国非常了解,所以美国强大。郑主任刚才谈到中美贸易冲突,贸易谈判,因为美国有很好的人才,所以他们对我们很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下,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有多少呢?这需要我们中国大学的学者一起反思。
中国国别区域研究面临的挑战。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2015年1月2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办法》,国别区域研究地位很清晰,教学科研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我们陕西省也有很多国别区域研究基地,如西北政法大学、陕师大等等,很遗憾,我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没有一个国别区域研究基地,这是非常遗憾的,我曾经很想给我们的校长书记写份邮件,说我们交大是不是应该成立这么一个研究基地,如果没有这么一个研究基地,我们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很可能是没有支撑的。当然陕西省虽然有很多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但是我做一了下梳理,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没有开展实施研究工作,我在每个大学的主页上搜索,科研基地没有,有的就是虚的,有的就是实的,所以我们成立中心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要开展研究工作,要培养人才,开展科技研究,提出智库建议。大家看到北外、上外,区域研究基地也是如此,我们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是首批的基地。
由此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国别区域面临的挑战可能是缺乏政策的支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难以吸引优质的生源,比如哈萨克斯坦很重要,金融学者会去研究吗?他们会去考金融,金融方面吸引人才是不够的。在美国是有非常好的机制的,台湾地区的前领导人马英九的导师是美国研究中国法最好的专家,他之前是研究美国宪法的,但是他觉得研究美国宪法最多最多只能排到前5位,到不了第1位,如果他能研究中国法的话,他能做到第1,最后他成为美国最好的研究中国法律的专家,他的作用很大,包括中美建交,乒乓球外交他是推手之一。包括台湾地区马英九领导人当选之后,第一时间就咨询他的导师说我们台海关系该如何处理,所以他们培养的人才都是最优秀的顶尖人才,生源很好,让那些最优秀的中国学生能够让他们做感兴趣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不畅,尽管有很多基地,但是我们以外国语大学为主,应该有很好的学科优势,否则的话他语言很好,但是没有学科做支撑,这样他是很难做出很大的成绩来的。我简单梳理了一下我们目前在国别区域研究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我们中国国别区域研究如何回应“一带一路”的需求呢?第一在制度上有很好的安排,我们是不是要设立一些数额可观的研究奖学金,从高考考生中吸引优质生源投身国别区域研究,我们有很好的奖学金让你在研究的国家,首先1—2年语言学习,语言没有障碍再开始技术的研究。另外通过激励政策,引导基金会还有企业设立基金,中国的企业家不太投资这方面,像阿里巴巴、华为是不是可以投资一些基金,华为打官司还要去美国找律师,所以这方面企业投资的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然也可以设立一些特别的资助项目。另外就是人才培养,我们要加强“一带一路”关键语言的人才培养,因为我也是丝绸之路智库负责人,我们每年开会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人才是不够的,在本硕博贯通方面有很好的机制,现在我们有六卓越一拔尖的计划,我想这个是不是把它纳入到区域国别研究中来。另外就是智库服务,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切入,加大对关键语言对象国及对象区域的基础研究,利用3—5年的时间,出版一套国别、区域研究丛书,为关键语言国家及区域研究的深入展开奠定坚实基础。协同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和学术机构,加快“一带一路”国别区域研究数据库建设,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中国国别区域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谢谢大家!
王海燕:
接下来有请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郭良平上台发言。
郭良平: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也很感谢西北大学这次邀请我参加这次盛会,听了大家的演讲我学到很多。我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来的,国立大学可能大家也知道在亚洲很长时间一直是排名第一的,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前20的,我们东亚所也是个智库,是一个在东南亚数一数二的智库,我看了一个美国大学进行了一个排名,在大学里面我们的智库也是名列前茅,我们的所长跟我们许多人都比较熟悉,几年前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办了一个公共政策研究院,那也是个智库,那个智库大概有5年的时间,现在也列为国家的重点17个智库之一,所以说我们在智库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积累的。
智库在“一带一路”中间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需要我们挑战,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一带一路”如果我们只讲它的投资的项目,它的各国互联互通这方面具体项目的话我觉得还不够,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种试图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以民族国家为主的这种国际秩序的常识,因为这种国家次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它越来越不适合于全球化形势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新的思路适应现在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比如在国际关系方面,我来东亚所之前一直在美国教书,其中很大一块就是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外交政策,所以我也深深感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东西,从国际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转换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种新的概念来说,这是个很大的跨越。“一带一路”在我看来就是实践这种新思维的一个实验,它也借鉴了中华文化的很多优势,比如说天下观,以天下为己任。
中国因为“一带一路”跨了那么多国家,那么多的宗教,这中间牵扯到很多挑战,对中国来说有两种挑战,第一种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它不是一个一般的民族国家,它是一种文明的兴起,因为文明的兴起它在各个方面对原有的事情都有比较根本的冲击。再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以前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是前苏联,前苏联冷战结束彻底崩溃了,因为前苏联对中国的崛起对外面的形成,特别是西方国家怎么来看待中国的崛起,心里有很大的不安。
我们来看看智库,智库的功能是思、查、议、谏、宣。思就是没有语言的地方创造一套语言,有语言的地方你可以改进它,使它更现实、更有创造力,更有建设精神。查就是搞调研,实事求是。议就是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总结一下,把你的新概念新观点总结到一块,能够形成一种系统化的东西,这样的话政策方面就可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谏就是献计献策。宣就是你要把你的这套理念让大家都知道,不光是大家都知道,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共识,我觉得智库大概这五个方面的功能是很突出的。对内这个智库应该怎么样发挥作用,怎样自己定位,怎样在特定的政策社会经济环境里面发挥作用,这方面我就不说了,我主要讲对外。
习近平接手最高政权了以后,他其中最早讲到要讲好中国的故事,要传播好中国的精神,他非常重视宣传,中国有好故事,因为中国的崛起确实是世界上有目共睹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觉得很困惑,实际上大家都有兴趣来听中国的故事,对于中国的学者来说怎么样讲好这个故事,这中间要克服两个方面的障碍,一个是塑造国际形象,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因为战后以来,这个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可以说他们创造的中国形象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中国现实的,好的说是简单化,不好的说是有故意的歪曲。内部对中国学者的挑战,就是要克服两个层次上的大国独白,自我形象和他我形象,每个国家自己都有一定的形象,但是有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自己对自己的形象也是别人对我的形象,这样往往说话的时候就讲不到一块,因为他认为的形象和你自我的形象不一样,可以说形象是话随形象走,你有什么样的形象,你说出来的话在不同人的脑子里是理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很大根源就是你在他脑子里的形象怎么样。不光中国有这种情况,其实美国也有,美国在9.11之后有一个全国性的,觉得这些人怎么这么恨我们,我们国家这么伟大,我们干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恨我们,自我的形象和别人的形象是分开的,两个是不一致的。西方媒体给中国创造的形象,他们老说中国就是中央帝国,以自己为中心,用中国的名字来说事,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不负责任、中国搭便车,还有持续不断的从苏联崩溃以后一直说中国什么时候崩溃,中国崩溃也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舆论的暗流。
中国的“一带一路”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大、时间长、见效慢,这是长期的,它给中国就提供了一种实践,不断的在和“一带一路”别的国家互动中学会适应、学会实践、学会调试,这样也给他们一个机会日久见人心,这是个机会。两个层次上的大国独白,中国政治的运作模式和别的国家非常不一样,中国的运作模式讲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令行禁止,这方面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的崛起确实和中国的政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动员能力非常强、执行能力非常强、决策能力非常强、适应能力非常强,像现在的世界变化的越来越快,像美国那种政治制度讨论起来就没完没了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对外宣传方面就产生了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讲究思想一致,特别是中国学者,一般最高领导已经给我们定了一个框架,搞了一个说法,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个说法,中国确实只有几个外交官对于交流方面运用自如,但是大多数还比较死板,老是跟别人讲话的时候把国内讲话的这一套搬到国外去,比如说套话背书这种意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自成体系的,往往自己有自己的一套,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一套已经很熟悉了,觉得别人也是熟悉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有些条件需要硬实力,你有力量了你说话人家才能听,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语言,“一带一路”就是扩展中国和别的国家共同利益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跨国智库也是这中间很好的平台。因为学者之间容易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形成学者之间的共同语言比较容易一些,容易共同一起创作话语体系。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希望各国来的贵宾还有国内的各个学校如果有兴趣的话跟我们联系,我们常年接受国内来的访问学者,谢谢大家!
王海燕:
接下来有请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陈东杰先生上台演讲。
陈东杰: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绝学与显学”,绝学和显学是一个矛盾的词汇,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呢?首先我谈一下绝学的重要史,作为历史研究来说史料,或者历史文献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材料,但是我们回顾中亚历史的时候发现中亚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文明,比如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及近代的俄罗斯文明,这就造成了留下来的历史材料由多语种构成。
所以,作为绝学的第一点就是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非常难。第二点讲讲材料,日本学者研究中亚历史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使用当地材料,根据我们研究,十九世纪进入俄罗斯重要历史时期,毫无疑问,俄罗斯语的材料是我们常用的,但是很少有学者能够使用俄文材料,当然不是因为语言训练,而是因为多方面原因构成的,这些材料分别在俄罗斯的其他城市,我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某一个问题的档案材料分在中亚的三个国家,造成了收集这些材料的困难程度非常非常大。另外我们所使用的这些档案材料非常难以去收集。
下面我谈一谈作为显学的中亚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起之后,我们对中亚的认知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在学习当中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重新发现中亚,重新发现中亚我们所要做的工作非常非常之多,这需要两个地区或者多个地区的学者在一个合作框架内进行一些具体务实的合作。我在吉尔吉斯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1916年中亚农民大起义失败之后大批的东亚农民,这里面包括大批的吉尔吉斯人进入了中国新疆境内得到了中国新疆政府的一系列的救援补给,让他们在中国新疆境内生活,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学者说不是问题,无论在通史还是在具体的专题研究当中,我们中国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在吉尔吉斯学者看来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中国方面的材料,可能看到了西方学者的二手材料,认为中亚农民进入中国境内的经历是非常凄惨或者是凄凉的,这和历史不符,国外的学者没有看到中国方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合作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并进行一些史料的翻译,进行一些优秀出版物的翻译,比如2006年由中国社科院边疆史研究中心和哈萨克斯坦的学界进行了一个合作项目,共同编译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近代历史文献的材料,这对于研究中国与哈萨克的关系来说意义重大,虽然这个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远远不够,不论是中国与哈萨克还是中国与其他中亚国家来说历史关系源远流长,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翻译的具体工作当中,这是一个具体工作,随着日后的语言训练交流更加频繁方便的话,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当地进行田野调查以及学术资料的收集活动。
以上就是我简短的汇报,谢谢大家!
王海燕:
谢谢,下面有请中哈友谊大使、哈萨克斯坦EREN公司董事长阿丽努尔.金恩斯上台发言。
阿丽努尔.金恩斯:
各位来宾、女士、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古都西安出席“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国际研讨会,我代表哈萨克斯坦EREN公司感谢西北大学的邀请,对国内外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安是沿亚欧大陆桥重要的中心城市,历史上长期承载着国家间合作交流的外交使命,两千多年前的长安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当时的长安是各国使节、商团、学者纷至沓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安见证并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成为亚欧大陆多元文化交融的中心。也因此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富含中华文化特质的必须气质。
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引领下西安以港路港口等方式打开了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不沿边的西安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散中心,并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成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往来。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第一时间得到纳扎尔巴耶夫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积极响应,6年来在习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亲自引领下,中哈全面开展“一带一路”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共同实施一系列战略性的重大合作项目,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中哈实现互利发展的共同繁荣现象。
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山水相连,两国早在2011年就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首倡之地和先进实践地区,哈萨克斯坦市有着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优势,有着6年来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中哈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和光明之路新战略,中国对哈累计投资430亿美元,双方在产能合作框架下商定了50多个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额接近280亿美元。双方推进本地互换的决算,开设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哈货运班列去年过境1800次,中亚班列和中哈段发运货值1.2亿美元,中方投建的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哈萨克优势产品,如使用油2300吨,面粉4600吨。
在教育行业目前两国间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学历,许多高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已互建了5所孔子学院,5个哈萨克斯坦语言文化中心,有1.4万个哈萨克青年在华留学。中国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哈萨克语专业,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哈萨克斯坦中心在西安市揭牌成立,教育交流无疑是加强民间相通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好传统的教育交流项目,更要开拓创新想更多好的办法推进加速教育的合作发展。可以说哈萨克斯坦是国际舞台信任度高、经济发展成功的中亚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政府有强烈的吸引投资意愿和积极鼓励投资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下对投资者减轻了风险。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公司。EREN集团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诺尔苏丹市,曾是哈萨克斯坦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的赞助商,世博会期间EREN集团公司商标在世博会主场馆上每日都在旋转,我们在世博会期间在中国的16个省做了省级的推介会,推介了哈萨克斯坦,推介了阿斯塔纳世博会,也推介了中哈之间友好发展。我们主要做一些中哈两国之间的国际项目对接以及商业服务、国际贸易还有文化交流,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参加我们“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国际研讨会,这也是我们EREN集团旗下有一个教育机构,也想把教育做到更高的服务。
在此我借这个平台希望中哈两国之间的友谊长存,共同发展,最后我祝在座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因为今天是母亲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