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址:http://news.cssn.cn/zx/bwyc/202011/t20201119_5218841.shtml
2020年11月19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名梁 李娜
打印 推荐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智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一批“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即由国内高校创办的、主要致力于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或相关问题的学术机构。高校智库的本质是知识服务组织,把知识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服务经济社会为首要目标,最终将智库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既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更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力力量。
源于国家战略和教育发展需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纳入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中,进一步助推了高校智库在数量上的增长,我国高校智库逐渐迈入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生成源于国家战略及党中央政策的牵引带动。“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旨在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生成源于高等教育内生增长的需要和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自发性探索。“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基于自身院校的地理区位、历史特点和禀赋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发挥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对外交流、对外传播等功能,提升高校自身的治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呈现出“初步探索—生成壮大—创新发展”的演进轨迹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大多数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成立,2015年是“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成立最多的年份。在此阶段,为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不少高校从自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实力出发,或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智库并开展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它们中不少还仅停留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层面,大部分都是刚刚成立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快速转型,对于智库的特征和功能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偏差,在智库机构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上也处在摸索阶段。同时,其研究成果不够透彻,超前性和原创性不足,难以满足国家治理和政府决策需求。
第二阶段:生成壮大。这一阶段主要是“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运行体系的建立和核心竞争优势的确定。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探索、交流与合作,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在机构建设、团队管理、资金筹措和成果应用等方面逐步完善。在智库知识管理方面,逐渐完成知识的搜集、整理和积累,以及智库知识运用技术的优化,产出具有创新性的智库成果乃至确立智库成果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形成机构自身的特色与品牌。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随着战略环境的变化顺势而为。常态化情境下“一带一路”高校智库以“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实际、提供中国方案、服务中国发展,为解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并注重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剧烈变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乃至学术链均受到巨大冲击。因此,“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开始出现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
提供建设和服务一带一路的智力支持
第一,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将高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优势,通过知识生产、传播和参与决策过程,能有效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应用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上来。例如,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数据分析平台,编制了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的“五通指数”,为我国政府进行科学决策、企业投资、智库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和量化的分析结果。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立足“多语种特色”和“跨文化优势”,服务中国向丝路国家“走出去”,并助力丝路国家了解中国改革与发展道路。
第二,“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是不同国家之间优势资源的整合,优势资源最重要的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播、转化与流动,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同时,“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对创新学科价值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过参与不同国家高校智库多样化、开放式的学术活动和项目,比如“一带一路”人才计划和“一带一路”留学项目,加强了国际“一带一路”领域人才培养。其次,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推动学科研究从单领域转变为多领域跨学科研究。再次,基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多国交流促成了知识价值的流动,有利于形成新的智库研究方向。
第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建立有助于通过开拓国际层面的教育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民意基础和人文环境。一方面是“走出去”,积极参与和配合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增进相互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是“请进来”,随着“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专业人士来中国交流、合作或者进修,有利于产生文化认同,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高校智库是大学积极服务政府的产物,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高校智库的价值定位,以现实的观照驱动理论的创新。国家可以重点扶持四类高校的“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一是在世界排名较高的“双一流”综合性大学建立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二是涉及“一带一路”重点行业的高校,例如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农业等相关行业的高校,为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重点行业投资提供系列服务。三是外语类高校,积极发挥语言类院校的多语种和跨文化优势,做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四是位于“一带一路”重点省区的大学,例如新疆、云南等地的大学,利用其天然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优势,做好面向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和学术研究。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