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与一带一路合作研讨会现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单姗、顾文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后,给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发展机遇。尤其欧洲,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地区,目前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区域,多趟火车班列、航班及船只来往于中欧之间,赋予丝绸之路合作更多新的内容。“一带一路”给中欧合作带来了哪些新机遇?中欧合作面临哪些新挑战?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欧关系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30多位来自中国与欧洲的专家、学者,热烈探讨交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中欧关系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中欧合作的新领域。
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目前中欧合作关系全面深入,互补性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如果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将有效激发中德、中欧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潜力。“那么一个将来‘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中德关系发展带来的潜力,就是双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全价值链的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因为(就像)李克强总理讲的,中国主要处在制造业的中端,德国处在高端,那么中端和高端联手起来,德国的企业也可以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当然,这需要三方进行合作,目前德国已经表示,德国将利用担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席国的便利,来协调整个地区的互联互通,也邀请中国参加互联互通的经济会议。”
与会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近年来中国和欧盟的合作,走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前列,但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中欧贸易近来进入“瓶颈期”,因此除了传统合作领域,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就变得十分重要。“比如说数字经济这一块儿,我们知道‘欧洲2020’战略里面提到了,提出打造欧洲战略数字市场的目标,而我们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说互联网+等等,在这些领域我们都可以寻求合作。还有能源方面,我们知道欧盟现在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要打造能源联盟,这和我们中国面对经济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能够有更多的合作。”
对于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博士贝特霍尔德·库恩认为,中国和德国可以在环保领域进行更多技术与商业合作。“近年来,中国和德国在技术转移合作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从数据上看,双方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增长迅速,而且我相信,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今后,在空气清洁和电动车的技术领域,中德双方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还提出了中欧在区域合作方面的建议。他指出,近年来,以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抱有很大期待。在16+1合作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潜力巨大。“从最近几年来看,中东欧国家对16+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有着不同的期待,有些国家认为它可以充当中国进入西欧的门户,有的国家认为它可以充当中欧之间的交通枢纽,还有的国家希望成为中国在中东欧的物流中心或金融中心。从中国角度来看,中东欧国家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潜在的中国投资的目的地,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改造也潜藏着商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认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目前国际关系面临失序、失范风险的有效路径,也将开启中欧合作的新时代。“总的说来,中欧合作在一个新的时代面前,不是老式的国与国的合作,不是老式的经贸关系,什么谁多赚点儿钱谁少一些,不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面临人类共通的挑战,我们要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从理念到路径,到制度设计到政策实施,再到人员配备(都应该是全新的),而且它一定是个多学科和互补的(概念)。”
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还就中欧安全合作前景、中德视角下的欧洲难民危机等话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