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应当关注并着力解决以下4个问题。
一是防止旧模式的惯性干扰开局的利好因素。今年,各地各部门都强调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各地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例如,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引领作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鼓励产业迈向中高端和发展新业态,都会带来产业布局、投资拉动和项目落地等新机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旧的发展理念、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并未彻底改变,一些地方仍存在不适应改革新形势、跟不上改革步伐的情况。在简政放权方面,中央和地方、部门和部门之间改革步调不协调、不对接的矛盾时有发生,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仍待理顺。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投资过热的问题不易发生,但是地方上重速度轻质量、重发展轻改革的旧模式的惯性仍然存在,需要下气力扭转。
二是兼顾好短期调控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四大年度目标完成得不错。积极的变化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价格水平明显低于预期,新增就业高出预期目标30%—40%,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失衡状况也大大缓解。今后5年,这四大年度目标应不难实现: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年均6.5%以上,即可完成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宏伟目标;由于服务业十分活跃, 上游涨价压力小,高就业和低物价的良好态势可望保持;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内外需关系趋向协调,国际收支也可望保持基本平衡。因此,在兼顾好短期调控目标的同时,当前更应关注中长期发展目标,特别是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共享等要求的指标,比如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提高的程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居民消费率和城镇户籍人口上升的比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的完成进度等。这些目标容易受到短期经济波动的干扰,只有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常抓不懈,才能在5年后交出满意答卷。
三是协调好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年度宏观调控仍需运用好需求管理政策,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松紧适度,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要紧,这一改革重在激发企业活力,创造新市场和新供给,增强供给适应性。但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通常在中长期显现,并不能替代需求管理。因而,既不能只强调供给而忽视需求,也不能只强调需求而忽视供给,必须协调好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性新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来抑制旧需求、释放新需求,稳定并提高消费贡献,培育需求面的新动力。
四是增强创新动力,防范创新风险。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但是,产权界定不清,创新收益分配不合理,研发脱离市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综合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过薄等,使企业缺乏主动创新或采用创新成果的动力。而产能过剩、库存过多又使有意创新的企业和机构找不到技术成果的转化市场。因此,应着重保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财产权,让他们更多地分享创新收益。加强市场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让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加符合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完善创新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尤其对年轻人创业、小微企业创新面临的风险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型风险,更需要加强风险提示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