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其中,资金的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成立于2014年底的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便是中国利用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
对于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基金如何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日前在香港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金融优先支持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绿色和谐发展四个领域。
一
优先支持实体经济
金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于各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发展、区域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有机融合,寻求最大利益交汇点,通过推进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就要顺应各国的发展需要,对接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寻求投资机会,提供融资支持,主动融入各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二
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尚有12亿人口无法用电,24亿人口不能享用基本卫生设施。基础设施落后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社会福祉、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金琦表示,目前基础设施项目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初始回报低的特点,各国在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不完全估计,2020年前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8万亿美元,其中,电力和公路投资需求分别占51%和29%。全球金融危机后,传统上提供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资金的各国财政和银行部门的资金供给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国际社会虽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合作,但难以找到突破口。
金琦强调,中国成立丝路基金,牵头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是希望带动、动员、整合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金力量,特别是中长期资金来源,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跨境发展和产业链延伸。
三
优先支持国际产能合作
“金融支持应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金琦称,“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初期,资金不足;发达经济体处于工业化后期,拥有高端装备技术;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体量大,拥有较优质的产能、装备、技术和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可以借力中国的资金优势和资本力量,尤其要发挥资本'走出去'的带动作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布局。”金琦表示,就中国而言,以资本“走出去”支持中国的优质产能、装备、技术和发展经验“走出去”,可以带动产业资源跨境整合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跨境合作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产能合作,引入发达国家的高端产能和技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改造,尤其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速产业链升级;由于早期资本投入具有种子资金的作用,可以撬动多方资本共同投资,推动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起到拉动有效投资需求、优化产业机构、促进经济增长等综合效果。
四
优先支持绿色和谐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提出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倡导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金琦表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也应优先支持绿色和谐发展。目前,全球8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实行“赤道原则”,覆盖了新兴市场超过70%的国际项目融资,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框架以及绩效标准。金琦强调,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和谐发展,一是要求金融主体将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与国别、经济、法律、市场、管理和技术风险纳入同样的可行性评估和风险管理;二是要兼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遵守最佳国际准则和实践,创造和维护更加友好的投融资环境;三是要尊重投资所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就业、习俗等国别特殊性,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兼顾双边多边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2015年,丝路基金先后宣布3单实质性项目投资,分别是支持中国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投资建设水电站等清洁能源、支持中国化工集团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参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一体化项目的投融资。金琦称,这3个项目都采用了股权加债券的融资模式,也充分体现了丝路基金的投资理念,在支持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走出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