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智库专家服务“一带一路”
卢山冰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大学在原西北历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院设立丝绸之路经济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心、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分别聘请著名经济学家白永秀教授、著名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和著名艺术家岳钰教授为首席经济学家、首席考古学家、首席艺术家。根据发展需要,研究院先后成立了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以开放的视野,汇集国内外智库专家资源,构建丝绸之路研究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和多元合作平台。
开展开放型高校智库建设
西北大学以国际论坛和研讨会为平台,开展智库交流。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与东亚、中亚、中东、南亚、欧洲等国家智库学者建立了密切联系,邀请数十位国外学者访问研究院,共同举办国际论坛和研讨会十余次。
2014年11月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和西北大学合作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开启了研究院合作国际合作论坛和研讨会模式。此次国际研讨会邀请中亚国家高校中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16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与中国学者一起就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开展学术研讨。此次国际研讨会是国内高校与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共同举办的较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之一。
2016年5月,在原陕西省文化厅的支持下,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了“丝绸之路长安文化论坛”,论坛邀请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作主题演讲,国内30余位文化学家就“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学术研讨。同年7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承办了西北大学和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合作主办的“中韩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中韩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韩经贸往来、产业投资和人文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智库专家交流了看法,增进了彼此之间在“一带一路”上的了解。
2017年6月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成立,西北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对接国际研讨会”,中哈两国专家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国际贸易运输大通道、中哈产能合作等专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哈两国主流媒体国际研讨会专家观点进行了报道。2017年9月在原陕西省文化厅的支持下,西北大学和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合作举行了“‘一带一路’中哈作家交流活动”,共举办了开幕式、主题演讲、专家研讨会、兼职研究员聘任仪式、中哈作家市民讲座、哈作家与西北大学中亚留学生座谈会、中哈作家媒体交流会、中哈作家企业参观交流等活动,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总局局长阿里别克在内的哈国12位作家和包括吴克敬、高建群、红柯等20位中国作家参与了交流活动。中哈作家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两国作家建立起沟通渠道,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交流。哈萨克斯坦《真理报》等3家主流媒体报道了中哈作家交流活动,活动在哈萨克斯坦作家当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活动结束后,中哈作家之间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2018年4月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总局举办图书节,邀请3位中国作家和2位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青年历史学家参加了图书节。目前,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正在积极推动积极将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哈萨克文,并推动将哈萨克斯作品翻译为汉语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积极加强国际之间智库合作
西北大学致力于加强与来沿线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增进智库专家之间的了解,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精神。
西北大学在与沿线国家智库来访团深入交流中,聘请百余位兼职高级研究员和研究员,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学术和智库交流。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先后接待了泰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尼泊尔、匈牙利等国智库专家来访。交流,研究院专家了解了沿线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期望。研究院专家向国外智库专家详细阐释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政策,解答他们的疑虑,在增进彼此了解中传播了“一带一路”倡议精神。为充分利用来访研究院的专家资源,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聘请来访专家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并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专家和学者回国后,积极推动当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同时,客观上带来了进一步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特别要提及的是,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聘请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为哈方中心主任,以强化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
开展国际合作专题研究,以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中哈智库合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国内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智库——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在2017年9月份就“‘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对接研究课题”签署《信息共享协议》,经过一年来的合作,已取得重要成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开展密切合作,哈萨克斯坦专家负责对“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对接客观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等问题交给进行研究,中国专家就研究报告提出完善和优化建议,形成最终研究报告。2018年6月11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走廊之‘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对接国际研讨会”,哈中专家联合发布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分析立场、概括观点、得出结论和对“一带一路”在哈国发展展望等形成的内容,都给国内专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智库服务地方“一带一路”建设
西北大学服务于当地“一带一路”建设,为当地政府和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在高端论坛和研讨会上发出“高校智库”声音
研究成果针对性强,直接服务当地“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底和2015年初,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牵头完成的“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60个建议”,在西安市委宣传部、社科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专访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的文章,详细阐发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智库建设的必要性、途径和具体策略。2016年9月研究院专家接受《今日中国》(土耳其语版)记者专访,阐述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专访文章《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一文,在当期《今日中国》(土耳其语版)上占有8版篇幅,很好的宣传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的行动和成效。
主编和参编面向不同读者群体的“一带一路”读本。2014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与西安市社科院合作编写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市民读本》;2016年研究院与西安市教育局合编《西安中学生丝绸之路经济带读本》;2017年,研究院专家作为副主编参编了《“一带一路”小学生读物》、《“一带一路”中学生读物》、《“一带一路”大学生读本》,目前这些图书已经陆续出版。研究院与西安市教育局团委合作,连续三年举办“‘一带一路’专家进校园活动”,研究院专家为西安市45所高中普及“一带一路”知识,社会反响良好。
为各种类型培训班、研修班做“一带一路”讲座。西北大学研究院专家应邀为23个省市自治区的干部培训班讲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建设与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与地方经济发展》等专题讲座。同时,研究院专家应邀为中国台湾基层管理干部、“青年学生交流团”作《“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发展新机遇》专题讲座。五年里,研究院专家共计为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做专题讲座120多场
在“一带一路”高端智库合作、智库论坛和主流媒体上,发出“高校声音”。为落实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战略合作精神,2016年12月,中俄两国高端智库专家完成“一带一路相关成果集,西北大学专家合作完成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研究——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合作研究》成果被收录其中,标志着高校智库专家的研究成果已经走向世界,在国际智库研究与交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西北大学专家撰写的《“一带一路”促国际思路研究成显学》一文在《参考消息》刊发。西北大学专家2016年8月在央视网上发表的《“一带一路”改善沿线国民生推动与民相亲》文章,在央视网“一带一路穿越千年的筑梦之路”“媒体观察”栏目,一直位居栏目文章第二位。此外,西北大学专家应邀参加2017年6月在福州召开的“金砖五国政党、智库、社会机构论坛”,同年12月参加在天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大会”。2018年4月,在西安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人民论坛”上,西北大学专家应邀主持专家研讨分论坛。2018年9月召开的“一带一路”智库联盟论坛(敦煌)、“中法文化交流论坛”“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论坛,都有西北大学特别是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参会发言或主持会议的身影。
西北大学智库影响力日益显著
西北大学以科研为路径强化智库研究能力,产出智库成果,形成具有西北大学特色的高校智库影响力。
西北大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一系列研究,同时,积极推动中国高校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在近5年时间里,主持完成了30项以“一带一路”为题的研究课题。针对与中亚国家合作,完成了“中亚矿产资源”、“中亚棉花资源”、“中亚粮食资源”、“中吉航空物流产业园”、“哈萨克斯坦政党发展趋势”、“哈萨克斯坦第三次现代化和中哈产能合作问题”等研究成果。围绕西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地位和新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研究。2018年4月形成的“关于西安开放第五航权”、“加强指定口岸申请和建设”、“积极争取申办和举办更多国际论坛”三个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2018年9月,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学术研究中心发布的《陕西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5年成果评价》中,西北大学“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举办数量、重大科研项目及重大成果数量、在核心期刊以上刊发论文数量、研究平台数量和国际影响力,均居陕西省内高校第一。5年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合计出版“一带一路”研究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表网评文章20余篇。
多个省级平台直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9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被陕西省科技厅批准为“‘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软科学基地”;同年12月,研究院成立的“‘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国际研究中心”获得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加之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在2017年6月获批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备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成为拥有三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平台的实体研究机构,在高校“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中应该处于领先地位。在以智库机构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方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正在积极推动陕西研究设计机构和企业与国际山地组织启动的孟加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落后砖窑改造项目并积极推进陕西科技企业和哈萨克斯坦开展科技交流和国际合作。
西北大学的高校智库影响力已经成形。西北大学丰富的历史人文优势和综合大学特色,直接推动了“一带一路”智库专家群的形成。西北大学拥有众多“一带一路”智库专家,而且各具专长,诸如:王建新教授的“一带一路”国际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黄民兴教授的“一带一路”与中亚文明,李利安教授的“丝绸之路”上的玄奘与佛教,白永秀教授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任保平教授的“一带一路”与高质量经济增长,马莉莉教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卢山冰教授的“一带一路”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与经贸合作,蒋真教授的“一带一路”与伊核问题,王新钢教授的“一带一路”与叙利亚发展,温睿教授的丝绸之路上文物鉴定,胡宗峰教授的“一带一路”上的跨文化传播,李玮博士的“一带一路”与以色列问题研究等,都在智库研究中形成了重要研究成果。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智库成果在国外期刊上刊发,增强了西北大学的高校智库影响力。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开展合作的文章,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传播了“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发出了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声音,贡献了“智库智慧”。此外,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自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中国高校“一带一路”专项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年6月西北大学牵头并联合20余所高校成立了陕西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在2017年10月《“一带一路”大数据白皮书》对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排名中,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位居第四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智库机构智库位列前三位),在2018年1月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高校智库排名中,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位居全国高校1000家智库中第38位、西北地区第1位。
(作者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