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至今就快一年了。从全国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布点来看,目前自贸试验区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布局比较合理、均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各有侧重、特色明显的自贸试验区分布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陕西自贸试验区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探索符合自身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的发展模式?陕西日报就此采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

深刻理解自贸试验区本质功能

在卢山冰看来,深刻理解自贸试验区的本质功能,是建好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前提。国家在自贸试验区的定位上明确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三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为国家试制度”,就是自贸试验区要解决国家层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自贸试验区要突出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深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试验区内率先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

“为开放搭平台”,就是指所有的自贸试验区要在对外开放上积极探索新路径和新做法,通过利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优势,在试验区内形成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开放格局,通过聚集国际和国内高端要素,打造一批对内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平台,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为地方谋发展”,就是要突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试验区内部的核心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带动所在地区产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协调发展。

undefined

建设制度创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不是国家给这个区域多少优惠政策,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卢山冰说,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突出和强调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大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自贸试验区可以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上先试先行,推出与国际接轨、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和国家改革创新体制要求的法规,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规则和制度体系。因此,政府职能转变是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中,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建立行政权责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边界,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最大限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在建立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上,实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重点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提高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探索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卢山冰表示,自贸试验区一定要聚集要素资源,聚焦产业发展,才能做大做强片区影响。通过对国际自贸园区和国内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的梳理,不难发现,从国际典型自贸园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园区内实行高度自由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政策,非常有利于吸引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效应。

例如,爱尔兰的香农自贸园区主要发展航空租赁业,同时在高端电子制造方面,以制造自动柜员机闻名世界。在国内,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集群、金融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和金融聚集区建设,这些自贸试验区都各自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特色。

卢山冰说,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大力营造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出以“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新模式。 (来源:公众号“丝路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