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月讲座在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静老师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丝绸之路上的景教》。

讲座伊始,王静老师辨析了景教的基本概念,对其历史源流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强调了景教不等同于聂斯脱利派。她以考古资料为中心,图文结合,详细介绍了景教在西亚、中亚的传播,并将国外与中国境内出土的景教遗物进行了对比。之后,王静老师根据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详实讲述了唐代景教入华、宋元之际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元代景教之发展、元代末期景教之衰落与余音等内容。

王静老师认为,景教在丝路沿线的传播,始终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作为主流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这一外来文化如何植入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当中。“本土化”一直是景教在传播过程中奉行的主要路线,因而在丝路沿线区,得以展开一定规模的传教工作。元代末期,景教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趋向衰落,究其原因也在于其“本土化” 的程度不够,未能真正完成“本土化”的过程,因而在当地诸种主流文化的重重包围中,生存空间愈益缩小。宗教的传播必须在当地文化及生活的脉络中表达出来,如此方能使当地民众真正地理解与接受。景教的传播,若想取得成功,需要在处境上对接当地社会,在文化上,真正扎根于当地文化的土壤,实行真正的“本土化”,唯有如此,才可能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还需要把握“本体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避免同质化的风险。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讲座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与交流。丝绸之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阿古达目将个人研究进展与讲座内容相结合提出了对景教研究现状的认识与思考。近几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新疆西旁景寺、唐朝墩景寺的挖掘,为国内外景教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与研究内容,景教研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次讲座使研究院师生对景教在丝路沿线的传播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动。

王静老师作讲座

讲座会场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