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印度共和国建交70周年,中印两国将2020年确定为“中印人文交流年”,并决定在两国举行70项活动,以彰显两大文明古国的历史联系和双边关系发展。在中印建交70周年的纪念活动方案中,佛教文化方面的活动引人瞩目。其中由西北大学主办的“国际玄奘论坛”被中国外交部列为中方35项活动之一。经过一年的筹备,在西北大学118周年校庆之际,由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国际汉唐学院及学校社科处、国际合作部、历史学院联合承办,西安沣东文创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国际玄奘论坛”于2020年10月18日在西安沣东新城新轴线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办,来自政界、中印学术界、宗教界的100多位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

2405A

丝绸之路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作为西北大学宗教文化的研究重镇之一,既而顺此机缘,特邀请南京大学哲学系傅新毅教授来到我校,为宗教文化中心全体师生开设题为《罽宾禅法与瑜伽行派》的讲座。该讲座由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李海波教授主持,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与谈人,来自多个院系的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图为研究中心主任李海波教授

傅新毅教授结合佛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这一主题,选取即将再版的《玄奘评传》书稿中的内容,为在场听众详细解释了罽宾禅法与瑜伽行派二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傅新毅教授先介绍了罽宾的地理位置,罽宾地区的佛教在部派佛教时期的概况及其在佛教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罽宾作为说一切有部的核心区域对后来的瑜伽行派的决定性影响。本场讲座中,傅教授即主要以以罽宾禅法亦即说一切有部的禅法为例,联系对《瑜伽师地论》的研究来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傅教授以《声闻地》为据认为《分别瑜伽品》所述瑜伽师具体禅修内容之“四种所缘境事”源于世尊所传颉隶伐多的禅法,又以南传《自说经》等为据考察出此颉隶伐多应为舍利弗之弟离曰。世尊所传其禅法纲要为:“与相称缘安住其心,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能于其中不舍静虑。”其中“与相称缘安住其心”即是对治性的观法,包括五停心观、五善巧、六行观和四谛观。傅教授详细分析了五善巧是如何在《阿含》等南传四善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有所突破的,以及显然是源于有部的禅法六行观和四谛观是如何被瑜伽行派继承发展的,特别是其中的“四谛十六行相”在《俱舍论》中本就有很重要的位置。

继而,傅教授又详尽分析了“于相似缘安住其心”,其中“相似所缘”与“影像”大致同义,所以《声闻地》称之为“所知事同分影像”,将其与阿毗达摩中“同分”“彼同分”等相关的论述比较研究可得出结论,即不仅是在禅修方面,即使在哲学层面上,说一切有部对瑜伽行派的也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傅教授又回过头来讲解瑜伽行派是如何将说一切有部的五停心观进行改进并做出哲学解释的。以不净观为例,有部认为不论略观还是广观,所缘必有外境,而瑜伽行派认为外境在观修时并不是必需的。直至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将禅观中的“唯智、唯见、唯正忆念”进一步推衍到日常的认识领域,从而得出“所缘唯识所现”的结论。傅教授又以《大乘庄严经论》为例证,认为在后来的唯识学中,类似的禅修经验事实上已成为证成一切唯识的重要资源。

图为傅新毅教授

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也就本次讲坛予以对谈。李教授高度肯定了傅教授此次讲坛的意义和价值。李教授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本次讲座,为听众简单介绍了罽宾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意义。在场学生积极提问,傅教授就大乘佛教唯识与中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有部思想中法体的“体”和“得、非得”等问题进一步阐释。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李海波教授对此次讲座活动进行总结。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得掌声中结束。(图文编辑:石庆周、李世雄)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