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的指挥策划下,许天洁、刘林圃、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领导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第二团第一营,发动起义,由于这次起义发生在甘肃的两当县城,所以史称“两当起义”,又称“两当兵变”。起义部队后来主动撤出两当县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下辖三个连,许天洁为支队长兼第三连连长,习仲勋为支队政治委员。两当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在分化国民党统治力量,鼓舞革命力量,策应刘志丹开辟陕北苏区的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929年到 1930 年秋,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李特生、李秉荣、习仲勋等到陕西骑兵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兵运。1930年,经陕西省委批准在该营成立了党委,党委书记先是李秉荣,后为李特生,1931年秋以后为习仲勋。1931年春,该旅的旅长苏雨生叛离杨虎城,党组织发动全营的官兵继续留在杨虎城部。部队的番号改为十七路军第三旅二团一营。1932年2月,杨虎城令二团驱赶驻扎在甘肃的两当、徽、成三县的四川军阀部队,将势力扩展到陇南地区。当时中央红军的反“围剿”胜利的消息传来,鼓舞了这个部队地下工作同志的斗志,加快了武装起义的步伐。他们在部队中宣传教育,鼓动士兵的革命思想,同时在这些士兵中积极发展党员,到了1931年冬,各连都有党的骨干分子,排长、班长大部分是共产党员。该部队本来是杨虎城收编西北民军组成的,军纪涣散,习仲勋等人从严肃军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及时积极教育士兵,说明要维护群众的利益。

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1932年3月间,有消息传出,住在凤县、两当县的一营要同住在徽县的二营换防。由于一营的官兵大部分来自于乾县、礼泉等地,不愿意离开家乡去更远的山区,抵触的情绪非常大。营党委认为这是一个举行起义的好时机。随即派地下党员刘书林去西安向省委汇报。省委听取了汇报后,同意了营党委的意见,并派刘林圃为特派员前往凤县传达省委的指示。刘林圃等人到达后,即召开营党委的会议,决定由刘林圃协助营党委领导起义,确定了起义在两当县城举行,起义后部队将前往陕西旬邑,与刘志丹部会合。到了4月2日零点,两当起义正式开始。各连的起义官兵先后枪杀了一连、二连、三连、机枪连四个连长,但由于机枪连的负隅顽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起义部队随即撤出了战斗。三个连的 200 多名士兵很快出两当县城,连夜沿两当河北上。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部队到达两当县境的太阳寺休整,党委在此开会研究部队的整编事宜,决定再次召开全体官兵大会,宣布部队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许天洁任支队长,习仲勋任政委。

部队在北上陕北途中遇到了反动部队,进行了数次战斗。士兵在长途行军过程当中,饥饿劳累,给养也很难得到。当部队到达岳御寺时,敌众我寡,最终起义失败,与刘志丹胜利会师的目的未能实现。

习仲勋等人领导组织的两当兵变虽然失败了,但两当起义播下了革命火种,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为陕甘地区革命武装的创建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也有力地配合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在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丝路文化